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一章
挣扎几下,便沉入了江底。

    战斗结束后,柳长青开始清查损失。税银安然无恙,但药材船上的栀子却被抢走了大半。他皱着眉头,仔细查看剩余的栀子,突然发现这些栀子的包装有些异样。他撕开包装,里面竟然藏着一包白色的粉末。柳长青心中一惊,用手指蘸了一点粉末,放在鼻尖闻了闻,脸色瞬间变得凝重起来

    ——

    这竟然是私盐!

    就在这时,四川布政使俞士吉带着一队人马匆匆赶来。他看着满地的尸体和狼藉的战场,脸色阴沉:柳大人,这到底是怎么回事为何会有水匪劫船

    柳长青将私盐的事情告诉了他,俞士吉听后,眼中闪过一丝慌乱,但很快便恢复了镇定:此事事关重大,还望柳大人不要声张,待我上报朝廷后再做定夺。

    柳长青看着俞士吉离去的背影,心中充满了疑惑。他总觉得这件事情背后,似乎隐藏着一个巨大的阴谋。就在他思考之际,一名官兵跑来禀报,说是在水匪的船上发现了一本账册。柳长青接过账册,仔细翻阅起来。账册上记录着大量的栀子交易,其中不乏蜀王庄园的名字。更让他震惊的是,账册中还夹杂着一张郑和船队特供药材的清单,上面赫然列着与此次被劫栀子相同的品种。

    与此同时,京城中,户部尚书夏原吉正在书房中审阅公文。他看着手中的新政草案,眉头紧锁。这次的商税改革,旨在平衡朝廷税收与商人利益,但却遭到了不少官员的反对。尤其是杨士奇提出的

    恤商

    政策,与他的改革方案产生了激烈的冲突。就在这时,一名太监匆匆赶来,递上一封密信。夏原吉打开密信,脸色瞬间变得苍白

    ——

    信中提到了泸州漕运码头的劫案,以及可能涉及到的蜀王和郑和船队。

    而在蜀王府中,蜀王朱友堉正把玩着一尊精美的宣德炉。这尊宣德炉是药商巨贾孙时送来的贿物,炉身刻着精美的纹饰,散发着温润的光泽。孙时站在一旁,满脸堆笑:王爷,此次泸州的栀子生意,咱们可是赚得盆满钵满。只是那柳长青……

    朱友堉微微皱眉,打断了他的话:一个小小的锦衣卫千户,能翻起什么浪来不过,那批私盐的事情,一定要处理干净。

    另一边,在西南山区,彝族土司奢苏正在检查新到的一批弩箭。这些弩箭制作精良,威力巨大,与他以往见到的完全不同。他的手下禀报,这些弩箭是从泸州走私过来的。奢苏眼神中闪过一丝忧虑,他知道,军械流失意味着什么。而此时的柳长青,还不知道自己已经卷入了一场涉及朝廷、藩王、巨贾和土司的巨大阴谋之中。

    第二章

    樟树迷局

    宣德二年春,江西樟树镇笼罩在一片氤氲药香之中。赣江支流芗溪穿镇而过,河面上密密麻麻停泊着商船,桅杆如林,各色旌旗迎风招展。一年一度的药交会在此拉开帷幕,来自天南地北的药商、郎中、药材掮客汇聚于此,人声鼎沸,热闹非凡。街道两旁,商铺林立,药铺、客栈、酒楼鳞次栉比,空气中弥漫着川芎、茯苓、当归等药材混合的独特气息。

    柳长青身着便服,混迹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他的目光警惕地扫视着四周,自从泸州漕运码头的事件后,他愈发意识到这背后隐藏着巨大的阴谋网络。此次樟树药交会,他受朝廷密令,前来调查川芎价格异常波动一事。

    药市上,吆喝声、讨价还价声此起彼伏。柳长青路过一家药材行,忽听得掌柜扯着嗓子喊道:上等川芎,二十两一斤!二十两一斤!

    周围人纷纷咋舌,要知道往年川芎不过五两一斤,这价格足足翻了四倍。人群中,一位身着绸缎的中年男子

    ——

    药商汪允宗,正得意地笑着,不时与身旁的伙计耳语几句。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锦衣卫:樟树迷局案简介 >锦衣卫:樟树迷局案目录 > 第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