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作。
元愉心中有数了。入城前,他秘密下令元烈率一千精锐化装成商队混入洛阳,随时待命。
洛阳城比元愉记忆中更加繁华,但街道上的百姓看到全副武装的军队,纷纷躲避。行至皇城前,元愉被要求只带十名亲兵入内。
太极殿上,小皇帝元诩端坐在龙椅上,双腿甚至够不到地面。高肇站在御阶下,一身紫袍玉带,面带假笑。太后垂帘在后,隐约可见身影。
臣元愉,叩见陛下。元愉行大礼,余光扫视殿中局势。高肇一党占据要位,但也有一些宗室大臣对他投来善意的目光。
皇叔平身。小皇帝的声音稚嫩却清晰,皇叔远道勤王,朕心甚慰。
元愉心中暗惊。七岁孩童能有如此表现,绝非寻常。他恭敬回应:陛下年幼,奸臣当道。臣愿效犬马之劳,辅佐陛下。
京兆王此言差矣!高肇忍不住出声,先帝遗命由本官辅政,何来奸臣之说
殿中顿时剑拔弩张。元愉不慌不忙:高国舅何必着急若心中无鬼,何惧他人议论他转向小皇帝,陛下,臣请清查先帝医案,以安天下之心。
这是致命一击。宣武帝死因本就蹊跷,若真查医案,高肇难逃嫌疑。
准奏。小皇帝竟毫不犹豫地答应了。
高肇脸色大变:陛下!此乃皇室机密...
先帝乃朕之父,朕都不讳,国舅何必遮掩小皇帝这句话说得滴水不漏,连元愉都暗暗称奇。
朝会不欢而散。当夜,元愉秘密拜访了被软禁多日的母亲袁贵人。
愉儿!袁贵人一把抱住儿子,泪如雨下,为娘以为再也见不到你了...
元愉安抚母亲后,急切问道:母亲可知先帝究竟如何驾崩
袁贵人擦干眼泪,压低声音:先帝本只是小恙,高肇荐了一名道士进献仙丹,服后便吐血不止。临终前,先帝曾密诏彭城王,却被高肇截获。
可有证据
那名道士被高肇灭口,但...袁贵人从袖中取出一块沾血的帕子,这是先帝最后交给为娘的,上面是他亲手写的高贼害我四字。
元愉如获至宝,小心收好。母子二人又密谈许久,袁贵人最后提醒道:小心元诩那孩子。先帝曾言,此子聪慧过人,恐非社稷之福。
次日朝会,元愉突然发难,当众呈上血诏,指控高肇弑君。高肇恼羞成怒,竟命令殿中卫士拿下元愉。
就在此时,殿外传来震天动地的爆炸声——元烈按计划引爆了预先埋设在皇城附近的震天雷。
高肇弑君,天理难容!元愉拔剑高呼,诸君何不共诛此贼
殿中大乱。彭城王元雍趁机指挥忠于自己的侍卫围攻高肇。小皇帝元诩被太监抱走,太后在帘后尖叫不止。
高肇见大势已去,竟拔剑直扑元愉:竖子坏我大事!
元愉侧身避过,反手一剑刺入高肇胸膛。这位权倾朝野的国舅爷瞪大眼睛,不可置信地看着胸前的剑锋,缓缓倒地。
高肇伏诛!元愉高举染血的长剑,余党不究!
这场政变干净利落。高肇党羽见主子已死,大多束手就擒。小皇帝元诩被重新请回龙椅,在太后和元愉、元雍等辅政大臣的见证下,颁布了一系列诏书:追谥宣武帝,厚葬先帝;诛高肇三族,但赦免其余党羽;正式任命元愉为骠骑大将军、录尚书事,与彭城王元雍共同辅政。
当元愉走出太极殿时,洛阳的天空格外晴朗。他深吸一口气,感受着权力在握的滋味。这一步棋,他走对了。没有像历史上的元愉那样鲁莽造反,而是以勤王之名合法进入权力中枢。
王爷,接下来...元烈低声请示。
按计划行事。元愉目光深远,第一,控制禁军;第二,提拔我们的人到关键职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