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一章
那个凶徒紧握时留下的印记。

    擦干净后,我再次举起刀,对着从窗户缝隙透进来的、远处最后一点微弱的光线。刀身笔直,线条冷硬。锋刃反射着那一点微光,凝聚成一道刺目、冰冷、毫无感情的细线。那道线,仿佛连接着过去那个血腥的午后,也指向了那个必将到来的、除夕的雪夜。

    我久久地凝视着刀锋上那道凝聚的寒光。出租屋里死一般的寂静,只有我的心跳声在胸腔里沉重地擂动,如同战鼓。

    雪梅的担忧、爹临终的哀求、还有那一点点对重新开始的渺茫幻想……在这一刻,都被刀锋上那冰冷的寒光,彻底斩断。

    腊月二十七,我踏上了回程的火车。没有通知任何人,包括雪梅。行李极其简单,只有一个洗得发白的旧背包。里面除了几件换洗衣物,最重要的,便是那把被厚厚油布重新包裹好、紧贴着我后背的柴刀。冰冷的刀身透过背包布料和几层衣服,依旧传递着一种坚硬而沉重的质感,像一块紧贴着脊柱的寒冰。

    车厢里挤满了返乡的人,大包小裹,人声鼎沸,空气浑浊不堪,弥漫着泡面味、汗味和一种归家的躁动气息。我蜷缩在硬座车厢的连接处,靠着冰冷的车厢壁,闭着眼睛,对外界的一切喧嚣充耳不闻。脑海中,只有一个地方无比清晰——西坡。娘和爹的坟头,在二十多年风霜雨雪的侵蚀下,不知变成了什么模样坟上的草是否枯黄土堆是否被雨水冲刷得矮了还有……坡下王家那幢楼房,在岁末的寒风里,又是怎样一副景象王自新那张得意忘形的脸,王正军、王富军那两张冷漠麻木的脸,在眼前交替闪现,越来越清晰,越来越近,带着一种令人窒息的压迫感。

    火车在铁轨上发出单调而巨大的轰鸣,一路向北。窗外的景色从南方的灰绿萧瑟,渐渐过渡到北方的枯黄和灰白,最后,是大片大片裸露的、冻得坚硬如铁的褐色田野。离故乡越近,空气里的寒意就越发刺骨,像无数根细密的冰针,穿透厚重的棉衣,扎进骨头缝里。

    腊月二十九下午,火车终于在一个熟悉又陌生的小站停下。我随着人流挤出站口,凛冽的寒风像无数把冰刀,瞬间割在脸上,生疼。天空是铅灰色的,低垂厚重,酝酿着一场大雪。空气中弥漫着北方冬天特有的、干燥而凛冽的土腥味,还有远处村庄飘来的、若有若无的炊烟气息。

    我没有进村。沿着一条早已荒废、长满枯草、被积雪覆盖大半的田埂小路,我绕到了村子西头。脚步踩在冻硬的积雪和枯草上,发出咯吱咯吱的轻响。寒风在空旷的原野上呼啸,卷起细碎的雪沫,打在脸上。

    终于,我爬上了那片熟悉的荒坡。坡上的风更大,更冷,像鞭子一样抽打着身体。我的脚步在积雪中变得沉重而迟缓。

    坡顶,两座低矮的土坟,孤零零地立在苍茫的天地之间。坟头的枯草在寒风中瑟瑟发抖,几根残存的、褪色的招魂幡纸条在风中无力地飘荡着,发出呜咽般的声响。坟堆上的积雪并不均匀,有些地方被风吹得露出了下面冻得发黑的泥土。其中一座坟(娘的)旁边,甚至塌陷了一小块,形成一个难看的豁口。

    它们显得那么小,那么凄凉,那么无助地被遗忘在这荒僻的角落。时间的风霜和无人打理的荒疏,让它们几乎要融入这片贫瘠的土地。

    我一步步走到坟前。冰冷的寒风灌进我的领口,但我感觉不到。背包里那把刀的沉重感,此刻异常清晰。我缓缓地、直挺挺地跪了下去。膝盖砸在冻硬的积雪和冰冷的土地上,发出沉闷的声响,刺骨的寒意瞬间穿透了棉裤。

    没有眼泪。泪水早已在二十二年的煎熬和无数个无望的深夜里流干了。

    我伸出手,不是去抚摸那冰冷的墓碑(它们甚至没有像样的墓碑,只有两块模糊刻了名字的粗糙石头),而是用力地、近乎粗暴地,徒手去清理娘坟头那个被风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三条命换一个公道简介 >三条命换一个公道目录 > 第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