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远航没有刻意避讳赵明远的话题,但更关注何能自己的思考和创作。这种平等的交流让何能久违地感到轻松。
妈!我们赚大了!赵浩突然冲过来,手里抓着一把名片,三家投资商对我的APP感兴趣!
何能尴尬地向陆远航道歉,对方却笑着递出另一张名片:少年,我是北师大创新中心的,也许我们能聊聊你的算法。
回酒店的路上,赵浩滔滔不绝地讲着他的商业计划,何能则望着窗外北京的灯火,想起陆远航临别时的话:下个月我在上海有个讲座,也许能顺道去看看赵琳的画展
《我的故事》获奖后,销量再次飙升。何能开始频繁收到讲座邀请,甚至有两所大学请她去开创作课。最让她惊喜的是,星辰影视的新任总监亲自登门道歉,重新洽谈《彩虹之家》的影视改编,这次条件优厚且尊重原著。
徐志远被董事会踢出去了。林文在电话里幸灾乐祸,恶人有恶报。
六月,赵浩高考结束,自我感觉良好。与此同时,他的情感识别APP获得了首轮天使投资,估值达到七位数。何能看着儿子和投资人侃侃而谈的样子,恍惚间看到了丈夫当年的风采。
妈,我想报北师大的计算机系。某天晚饭时,赵浩突然宣布。
何能筷子一顿:因为...陆教授
部分原因。赵浩难得地脸红了,主要是他们的AI实验室最适合我的研究方向。
何能没有追问部分原因是什么。自从北京回来后,她和陆远航保持着每周一次的邮件交流,偶尔会有长达两小时的通话,话题从文学拓展到教育、艺术甚至生活琐事。这种缓慢而自然的发展让她既期待又害怕。
七月,高考放榜。赵浩以全校第三的成绩被北师大计算机系录取,同时获得新生奖学金。同一天,何能收到上海艺术学院附中的正式通知:赵琳的作品《四季》入选国际青少年艺术展,将在法国巴黎展出。
妈,我得去巴黎!赵琳在电话里尖叫,杨老师说学校会派老师带队!
何能握着电话的手微微发抖。巴黎,那太远了,女儿才十三岁...
去吧。她最终说,这是你的机会。
挂掉电话,何能瘫坐在沙发上,突然意识到这个家正在以光速散开:赵浩要去北京,赵琳可能去法国,而她...她将第一次真正独自生活。
八月,何能带着赵琳去办护照和签证。女儿已经比她肩膀高,走路时马尾辫一甩一甩,充满自信。那个躲在妈妈身后的小女孩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个有主见的少年艺术家。
妈,你看。赵琳翻开素描本,里面全是服装设计草图,巴黎时装周正好在我们展览期间,我想去看看。
何能惊讶于女儿的视野已经如此开阔。赵琳的绘画笔记上写满了法语单词和艺术术语,那是父亲从未教过她的领域,她却自己摸索出了一条路。
护照照片上,赵琳严肃的小脸已经有了少女的轮廓。何能突然想起丈夫生前常说:孩子们会超越我们,这才是为人父母的意义。
赵浩的北漂生活开始得比预期顺利。他的APP在校园内迅速走红,甚至引来科技媒体的报道。陆远航如约介绍他认识了创新中心的导师,项目进展神速。
妈,陆教授请我吃饭了。某次视频通话时,赵浩突然说,他问了很多关于你的事。
何能的脸莫名其妙地发热:你们聊什么了
他说你是个被低估的作家。赵浩做了个鬼脸,我觉得他喜欢你。
何能慌乱地转移话题,问起赵琳的巴黎之行准备情况。但挂掉电话后,她站在阳台上发了很久的呆,第一次允许自己想象新的可能性。
九月,赵琳启程去巴黎。何能站在机场安检口,看着女儿背着画板、拖着行李箱的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