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皇。林氏端坐在上首,身旁是巧笑嫣然的沈知雅,下手边还坐着两位府中的管事妈妈,一个是负责采买的刘妈妈,一个是负责库房的周妈妈。这两人都是林氏的心腹,平日里没少帮她打理账目。
见沈知微进来,林氏皮笑肉不笑地道:微微来了,快坐。母亲知道你心系府中事务,特意将刘妈妈和周妈妈也请了来,她们对账目最是熟悉,你若有什么不明白的,尽管问她们。
这架势,明摆着是要人多势众,给她一个下马威。
沈知微也不怯场,从容行礼落座,将手中那叠纸放在面前的小几上:多谢母亲体恤。女儿今日上午粗略翻阅了几本账簿,确实有些地方不太明白,想请教母亲和两位妈妈。
刘妈妈和周妈妈交换了一个轻蔑的眼神,心中都在想,这黄毛丫头能看出什么名堂来
林氏端起茶盏,慢悠悠地呷了一口:哦说来听听。
沈知微拿起最上面的一张纸,念道:宣和三年冬,府中采买银霜炭共计一百八十担,支出二百五十两。女儿记得,相府每年冬日用炭,大约在一百二十担上下,支出在一百三十两至一百五十两之间。为何宣和三年,用量和支出都凭空多出近半女儿翻阅了当年的府志和天气记录,那年冬天并非酷寒,府中人口也无显著增减。不知这额外的六十担炭,用去了何处
这话一出,刘妈妈的脸色微微一变。她负责采买,这笔账正是她经手的。
林氏却是不慌不忙,笑道:微微,这你就不懂了。宣和三年,恰逢太后寿辰,宫中虽有赏赐,但各府也要自行添置些东西以示喜庆。那年冬天,为了让府中看上去更兴旺,各处院落的炭火都比往年烧得旺些,用量自然就多了。这都是为了相府的体面,算不得什么。
好一个为了相府体面!
沈知微微微一笑:原来如此。只是,女儿又查了宣和三年的节庆用度,里面单独列有为太后寿辰添置各项喜庆物品的支出,共计三百余两,其中并未包含额外的炭火费用。而且,即便各院炭火烧得旺些,也不至于多出六十担之巨吧这六十担炭,按照市价,至少也值七八十两银子。母亲,这可不是小数目。
她运用的是现代审计中的交叉验证原理。既然有节庆专项支出,那就不应再将日常消耗品的异常增长归咎于此。
林氏脸上的笑容有些挂不住了:你这孩子,钻什么牛角尖!府中事务繁杂,偶尔有些记录疏漏,或是归类不清,也是常有的事。总不能因为这点小事,就疑神疑鬼吧
母亲教训的是。沈知微话锋一转,又拿起第二张纸,女儿还看到,宣和五年,锦瑟院修缮,账目记载支出三百八十两。女儿记得,那年锦瑟院只是简单粉刷了墙壁,更换了部分窗棂门扇,按市价估算,最多不过一百五十两。不知这多出来的二百三十两,用在了何处莫非是用了什么名贵的金丝楠木不成
周妈妈负责库房和修缮用料,闻言连忙道:大小姐有所不知。那年修缮,夫人特意吩咐用了上好的桐油和生漆,窗棂也是请了城南最有名的王木匠定制的紫檀雕花,用料和工钱自然就高了些。
哦紫檀雕花窗棂沈知微故作惊讶,那可真是名贵。只是女儿记得,母亲院中窗棂,似乎还是寻常的梨花木所制,上面也并无繁复雕花。莫非是女儿记错了
她前世在锦瑟院伺候过林氏一段时间,对院中陈设了如指掌。
林氏心中一紧,她没想到沈知微竟记得如此清楚!那笔修缮款,确实被她挪用了大半去填补了娘家的亏空。
许是……许是后来又换了吧。林氏强自辩解,眼神有些闪烁,府中修修补补也是常事。
原来如此。沈知微点了点头,不再追问此事,却又拿起了第三张纸,女儿还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从宣和元年到宣和七年,这七年间,府中采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