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一章
走进屋里。他的手心因为激动和盘算有些出汗。

    关上门,林卫东组织了一下语言,决定半真半假地透露一点预见性,但不能吓到她。

    梅子,

    他拉着沈梅坐下,神情认真,王海川那路子,绝对是坑,我敢打包票。咱不能干。但钱,咱必须得赚,还得赚得干净、安稳。

    沈梅点点头,虽然不明白丈夫为何如此笃定,但选择相信他的判断:嗯,我听你的。可……咱家这点钱,能干点啥正经买卖

    她拿出一个用手帕包着的小布包,里面是皱巴巴的几十块钱,还有几张粮票布票。这就是他们的全部家当。

    林卫东深吸一口气,指着那叠钱:梅子,我想用这钱,去买点东西。

    买啥米面油

    沈梅不解。

    不,买国库券。

    林卫东看着她的眼睛,一字一句地说。

    国库券

    沈梅更懵了,那……那不是公家摊派下来的‘任务’吗听说不能当钱花,还得等好些年才能换咱买那玩意儿干啥又不能吃不能穿。

    她的语气充满了困惑和不理解。

    林卫东早就料到她的反应。他耐心解释:梅子,你听我说。我最近……嗯,在城里听人议论,说这东西以后可能会值钱。现在好多人不当好东西,急着出手换现钱,咱用便宜价收进来,就当存个死期,放个几年。万一真涨了呢总比放家里强吧就算不涨,到时候按面值换,咱也不亏,就当为国家建设出力了。

    他不能说得太透,只能尽量往稳当、保值上靠。

    沈梅秀气的眉头紧紧蹙着,看着手里那点可怜的积蓄,又看看丈夫异常认真甚至带着点恳求的眼神。这钱是她厚着脸皮从娘家借来的,指望着丈夫能拿去做点小买卖贴补家用,现在却要换成几张纸

    卫东……

    沈梅的声音带着犹豫,这……这能行吗我咋听着这么悬乎这国库券,真能比钱还值钱你是不是……又听了啥不靠谱的消息

    她本能地联想到王海川的蛊惑。

    不是王海川!

    林卫东立刻保证,语气斩钉截铁,梅子,你信我这一次!我林卫东对天发誓,这次绝不是歪路!这东西绝对安全!比存银行还安全!只是需要时间!而且,咱也不多收,就用这点钱试试水,行吗亏了算我的,我以后加倍干活还你!

    他看着沈梅,眼神里充满了急切和一种沈梅从未见过的、近乎卑微的期盼。那眼神,让沈梅心头一软。丈夫今天从醒来就透着古怪,但这份想要赚钱、过好日子的心意,她能感受到是真诚的。而且,他提到了安全,这让她稍微安心了些。

    挣扎了好一会儿,沈梅咬了咬下唇,像是下了很大的决心。她把手帕包塞到林卫东手里,声音很轻,却带着托付的沉重:给……给你。我……我信你。不过,你可千万……要小心点。

    林卫东接过那还带着妻子体温的布包,感觉重逾千斤。这不仅是几十块钱,更是沈梅对他毫无保留的信任!他紧紧攥住布包,用力点头:放心,梅子!我一定小心!这钱,将来一定十倍、百倍地还你!

    接下来的几天,林卫东像上了发条。他借口去县城找门路,实则是四处打听哪里有人愿意低价转让国库券。他专挑那些看起来愁眉苦脸、像是被摊派了任务的工人或者不太情愿的机关家属。

    过程比他想象的顺利,也艰难。顺利是因为80年代初,国库券对普通老百姓来说确实如同鸡肋,很多人巴不得低价脱手换点现钱买肉买布。艰难是因为他手里的钱太少了,几十块钱,在1980年虽然也是一笔不小的数目(相当于普通工人一两个月的工资),但面对动辄几十元一张的国库券(当时面额较大),也只能零零星星地收几张。

    他跑遍了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重回1980,弥补那场亏欠简介 >重回1980,弥补那场亏欠目录 > 第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