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钳当啷掉在地上。她和婆婆同时抬头,透过敞开的门,看见德才面朝下趴在地上,像一件被随意丢弃的破衣裳。
儿啊!婆婆的尖叫划破夜空,蒲扇啪嗒掉在地上,扬起细细的灰尘。梅的腿突然发软,她扶着灶台才没跪下去。
德才的身体翻过来时,梅看见他的脸已经变成可怕的青紫色,嘴角的白沫混着泥土,像一条干涸的小河。她颤抖着伸手去探他的鼻息,指尖传来的冰凉让她浑身一颤。婆婆枯瘦的手死死掐着她的胳膊,指甲几乎要嵌进肉里:快!快去找潘大先生!
梅深一脚浅一脚地跑在村道上,夜风裹着麦茬地的气息扑面而来。她跑着跑着突然停下,望着满天星斗,眼泪不知何时已经流了满脸。这一刻她才惊觉,原来自己对德才的恨里,始终掺杂着说不清道不明的怜悯。
葬礼那天下着小雨,纸钱被打湿黏在泥地上。婆婆趴在棺材上哭得撕心裂肺,那哭声里既有丧子之痛,更有对未来的恐惧——她突然意识到,这些年的刻薄与刁难,终将要由自己来偿还。
我这把老骨头可怎么活啊...婆婆干枯的手指死死抓着棺材边缘,指节泛白。梅站在一旁,雨水顺着她的发梢滴落。她看着这个折磨了她半辈子的老人,佝偻的背脊像棵被雷劈过的老树,心里竟涌起一阵酸楚。她轻轻扶住婆婆颤抖的肩膀:妈,还有我呢。
婆婆猛地抬头,浑浊的眼睛里先是闪过一丝错愕,继而变成更深的惶恐。她太清楚这些年是怎么对待梅的,此刻梅的宽容比任何报复都更让她无地自容。
德才死后,屋子突然变得空旷起来。婆婆总是一个人坐在堂屋的阴影里,眼神飘忽不定。她不再骂人,但每当梅经过时,她布满老年斑的手就会无意识地攥紧衣角。梅知道,婆婆在害怕——害怕被抛弃,害怕孤独地死去。这种恐惧梅太熟悉了,就像当年她害怕永远生不出孩子一样。
立冬那天,婆婆发起了高烧。梅整夜守在床前,脸盆里的水换了一次又一次。天快亮时,婆婆在朦胧中看见梅趴在床边睡着了,手里还攥着没缝完的棉袄,针线歪歪扭扭地别在衣襟上。月光透过窗棂,在梅花白的头发上洒下细碎的光斑。
你这是...婆婆虚弱地问,声音像破旧的风箱。
梅惊醒过来,揉了揉酸涩的眼睛:妈,天冷了,给你做件新棉袄。她说着展开那件藏青色的棉袄,内衬用的是最软和的棉花。
婆婆别过脸去,但梅看见她松弛的眼皮在不住颤抖,一滴浑浊的泪悄悄渗进枕巾里。这一刻,婆婆突然想起三十年前梅刚嫁过来时,也曾给她做过一件新棉袄,那时她还嫌针脚太粗,把棉袄扔在了地上。
那天晌午,庆生来了。他站在爬满枯藤的院门口,手里提着条还在扑腾的鲤鱼。阳光照在他佝偻的背上,在地上投下一道弯曲的影子。
听说老太太病了,他局促地搓着手,鞋底蹭着地面的落叶,炖点鱼汤补补。
梅接过鱼时,发现他的手指上全是细小的伤口——那应该是钓鱼时被鱼线割的。这个认知让她心头一热,差点落下泪来。婆婆透过窗户望着这一幕,庆生花白的鬓角让她想起自己死去多年的老伴。她突然意识到,原来这世上真有人能守着一段感情过一辈子。
庆生啊,婆婆的声音突然从屋里传来,沙哑得像砂纸摩擦,进来坐坐吧。
庆生惊讶地回头,看见老太太靠在窗边,昏黄的眼睛里不再有往日的刻薄,反而透着一种近乎温柔的疲惫。他迈进门槛时差点被绊倒,像个第一次见心上人的毛头小子。
那天之后,庆生常来帮忙。他挑水时扁担压弯了腰,劈柴时汗水顺着皱纹流进衣领。起初婆婆还板着脸,但渐渐地,她开始让庆生留下来吃饭。有时三个人围着方桌,谁也不说话,只有筷子碰碗的轻响。但在这沉默中,有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