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三月的雨,断断续续,仿佛天空总是犹豫不决,该不该彻底放晴。办公室窗外,灰蒙蒙的城市像是被浸湿了的铅笔画,笔触模糊,轮廓不清。键盘敲击声、复印机嗡鸣、还有不远处主管刻意压低却依旧能刺穿耳膜的效率!跟上!的催促声……这些嘈杂构成了一张无形的网,沉沉地压在心口,让人喘不过气。
文件堆了一摞,表格里的数字像一群跳蚤,密密麻麻爬满了视线。我,林溪,名字里带着山林清泉,此刻却被困在这座钢筋混凝土丛林深处的一方小小格子间里,呼吸着中央空调送出的、循环过滤了千百遍的空气。疲惫像看不见的细沙,从足底一点点淤积上来,缓慢而固执地淹没膝盖、腰际,眼看就要没过脖颈。
我需要一点缝隙。一点能透进来真实阳光和空气的缝隙。
指尖无意识地将手机屏幕划亮又熄灭,那家名叫字里行间的书店推送的新书介绍,像一块小小的磁石。木质装潢被暖灯镀上温润的光晕,照片里书脊密密匝匝排列出的斑斓色彩……那里是我的防空洞,唯一的、小小的避难所。
下班了溪姐邻座实习生小米探过头,脸颊上带着刚被主管训斥过的微红。
我挤出个笑容,把桌上散乱的文件草草归拢:嗯,先走一步。你早点回。
真好,小米小声道,语气里掺着点小心翼翼的羡慕,总能躲开老巫婆的临时轰炸。
我没再说什么,只是抬手轻轻拍了拍她瘦削的肩。抓起椅背上那件薄薄的米色风衣,把工牌塞进永远塞得满满的帆布包。电梯沉到一楼的数字跳动得异常迟缓,金属门开启的瞬间,外面商场里混合着快餐店油烟的嘈杂人声迎面扑来。我下意识地用风衣裹紧自己,像要隔开这一层油腻的现实,埋头冲进了外面愈发细密的春雨里。
风挟着湿冷的针尖,钻进脖颈,书店那橘黄色的招牌却在前方路口亮着,像一个温暖无声的召唤。
推开字里行间那扇沉重的、贴着磨砂玻璃的木门,熟悉的门铃声清脆地响起。一股干燥书页混合着老木头和淡淡咖啡香气的暖流,瞬间温柔地拥抱了我。刚才浸透身体的湿冷,被这气息一激,如同潮水般悄然退去。
店里客人不多,三三两两,低语和轻柔的翻页声构成了宁静的背景音。巨大的木格窗敞开着,雨后稀薄但纯净的阳光流淌进来,在地板上划出一块斜斜的金色光斑。细小的尘埃像碎金一样在光柱里缓缓旋转、跳舞。空气是松软的,带着一种能抚平毛糙心绪的奇异力量。
我脱下外套搭在小臂上,长长地、无声地吁出一口气。紧绷了一天、因过度紧张而发僵的神经,终于在此刻缓缓舒展开来。
没有直奔习惯的悬疑推理区,今天鬼使神差地走向了书店深处那个更安静些的文学区。角落里那座占据整面墙的老书架,是诗歌的地盘。
我的脚步在某个书立前停下。眼睛扫过一排排或厚重或纤薄的诗集封面——那些曾让我无数次沉溺、叹息、灵魂共振的铅字。终于,目光在一抹特殊的素雅上定格。那是一本硬皮书,封面是极深的普鲁士蓝,接近墨色,却又透着一丝深邃的宇宙感。封面正中没有花哨的图案,只有几缕用银灰色丝线精心勾勒出的、蜿蜒流畅的、带着几分抽象感的行云轨迹。居中排布的题名——《星坠的弦外音》,字体是瘦金体,纤细锐利,带着一种冰冷的诗意。
我的心像是被什么东西不轻不重地撞了一下。
这本书……
一个细微却清晰的提示音在我脑中响起。没错,这是即将重点推荐的作品,社里的营销计划还在案头放着。作为责编,我亲手抚摸过它的设计稿,和设计师争论过银线该是偏冷灰还是稍暖一点……它的出现带着一份未完成的工作所特有的亲近感与压力感。
我毫不犹豫地伸出手。指尖即将触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