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致命伤是左胸这一刀,直刺心脏,稳、准、狠,一刀毙命。凶手力气不小,而且……心理素质极其稳定。他顿了顿,补充道,另外,在死者裤袋深处,发现一张揉得皱巴巴的打印纸条。
老赵小心翼翼地将纸条展开,放入物证袋。上面只有一行冰冷的宋体字:
灵感源于生活,第三个爆款来了。
这句话,像一道惨白的闪电,瞬间劈开了我脑中堆积的迷雾!技术队刚送来的一份网络舆情简报立刻浮现——本市一个笔名叫墨影的悬疑作家,两天前刚在网上发布了一篇名为《窒息衣柜》的短篇。文中对案发现场的描写,尤其是对血腥气味和尸体腐败状态的刻画,其细腻、精准、令人作呕的程度,让无数读者留言直呼毛骨悚然、身临其境、隔着屏幕都能闻到味儿。而墨影……正是张默!
所有的线索、所有的矛头,瞬间凝聚成一个清晰而危险的名字:张默!
布控指令迅速下达。目标没有逃窜,他居然还悠哉悠哉地待在市中心一家高档酒店的咖啡厅里。抓捕行动迅捷而安静。当我们出现在他面前时,他正慢条斯理地搅动着杯中的咖啡,阳光洒在他身上,惬意得刺眼。
张默我们是市局刑侦支队的。我亮出证件,目光锐利如刀,现在依法传唤你,配合调查安居苑小区444室李文被杀案。
他脸上的闲适笑容瞬间冻结。眼底深处,复杂的情绪如风暴般翻涌——震惊、慌乱,但似乎……还有一丝极其隐晦的、近乎病态的……如释重负
警察同志,他缓缓放下咖啡勺,指尖无意识地敲击着放在桌面的笔记本电脑键盘。屏幕上,新《窒息衣柜》的评论区还在滚动刷新,那些赞美他环境描写绝了、身临其境的留言一行行跳动着。
我知道你们会来。他深吸一口气,目光扫过我们,最终投向窗外那片刺眼得有些虚假的阳光,我的故事……总得有个结局。无论是什么样的结局。
他没有丝毫反抗,异常平静地被带上警车。审讯室的白炽灯管发出单调的嗡鸣,惨白的光线笼罩下来,将一切阴影都压榨到角落。我们摆出了证据:444房那令人作呕的现场照片、衣柜里死者扭曲姿态的特写、那张写着第三个爆款的打印纸条、还有那枚关键性的、边缘沾着死者血迹和李文(张默)DNA的深褐色纽扣照片。
张默沉默着。时间一分一秒流逝,空气凝重得仿佛能拧出水。他盯着那些照片,眼神空洞,像是在欣赏一幅幅抽象画作。
最终,他抬起头。嘴角极其缓慢地向上牵动,扯出一个古怪到令人心底发寒的笑容。那笑容里没有丝毫温度,只有一种近乎艺术家审视自己杰作般的冰冷玩味。他缓缓开口,声音不高,却像淬了毒的冰锥,狠狠扎进审讯室里每一个人的耳膜:
警察同志,现在的问题是……他顿了顿,目光直勾勾地刺向我,带着一丝疯狂的笑意,究竟……我是寻找灵感的作家张默还是……那个流窜杀人的张三呢
审讯室里死一般的寂静,只有空调的冷风嘶嘶作响。冷汗,无声地从我额角滑落。是的,我们陷入了一个令人毛骨悚然的困境:眼前这个人,是张默以真实命案作为创作养料还是张默这个身份,本身就是张三精心编织的剧本我们不仅要撬开这个男人的嘴,更要顺着张三这条若隐若现、如同幽灵般的线索,追查下去。
真相隐藏在虚构与现实交织的迷雾深处。我们要揭开的,不仅仅是一桩连环凶案,更是一个悬疑作家如何让笔下的恶魔,一步步走进了鲜血淋漓的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