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轰动一时的血案
初平四年(193年)夏天,曹操率军到达定陶,这里位于兖州刺史部济阴郡的中部,是济阴郡的治所。
在打退袁术的进攻之后,曹操顺势扩展了“曹统区”的范围。现在整个兖州刺史部的形势是:东郡、济阴郡、山阳郡、任城国为曹操所直接控制,陈留郡太守张邈、泰山郡太守应劭作为曹操的属下听从他的调遣,济北国、东平国处于和公孙瓒拉锯状态,双方互有攻防。
曹操担任兖州牧以后,把东郡太守一职交由夏侯来代理,驻守在黄河岸边的战略要地濮阳。曹操想让队伍集中起来休整一段时间,思考一下如何对付陶谦。相对于远道而来的袁术,以及中间隔着袁绍的公孙瓒来说,对付眼前的陶谦更是当务之急。
而且,在逐渐巩固了兖州后,下一步朝哪个方向发展也需要尽快决定下来。北边是袁绍,往东以及东北方向目前是公孙瓒的地盘,不可能有发展的空间;往西是残破不堪的司隶校尉部,人口大量外逃,稍大一点的城市都成了废墟,又处在各种势力的交汇处,别说不好占,就是占住了也没法待;只有南边以及东南方向的徐州适合于发展。在这个方向的敌人是陶谦。
陶谦是一个狡猾的人,在凉州一带打过仗,能带兵,有些谋略,手下也有一些人,经营徐州有几年了,这样的敌人不容易对付。双方虽然还没有正面交过手,但早已经在心中把对方当成了假想敌。
曹操盯着墙上的地图,目光在兖州与徐州交错的郡县间游走。他的目光停在了徐州刺史部最北面的琅邪国附近,这里是夫人卞氏的老家,它东邻大海,远离中原,是个避乱的好地方。突然,曹操想起了什么,心里一惊。
曹操突然想到,他的父亲曹嵩等人此时正在那里。
曹操在己吾起兵之后,除曹操的弟弟曹德外,曹氏以及夏侯氏兄弟们纷纷离开家乡追随曹操去了,曹家在谯县变得不安全。曹嵩经过考虑,决定找个地方避难,大约在一两年前,在谯县的曹家人都来到了琅邪国。
当时,从中原地区到这里避难的人还不少。即便是现在,原属琅邪国的山东省日照一带仍然是河南、河北、安徽以及陕西人到海边买房居住的首选之地。
曹嵩一行到这里不是为了欣赏海景,而是来避难的。之所以选择这里,与卞氏的老家在这儿有一定关系,卞氏老家在开阳县,是琅邪国的治所,曹家人来琅邪国应该住在开阳县一带。
与一般逃难的人家不同,曹家人非常富有,尽管刻意保持了低调,但从他们的吃穿住行以及随行带来的众多仆人等方面也能看得出来。
但此时琅邪国是陶谦的地盘,在开战之前必须把家里人从那儿接出来。琅邪国紧邻兖州刺史部的泰山郡,曹操派人到琅邪国通知父亲准备离开,同时命令泰山郡太守应劭派兵接应,把父亲一行接到鄄城来。
但是,有人却抢先了一步,把曹嵩等数十口人杀得一个不剩,制造了一起轰动一时的血案。关于这个案子,历来有不同的说法,但都与陶谦有关,说是他派的人或者他手下人干的。具体情节大致有以下不同版本:
据郭颁的《世语》一书说,陶谦派去的人扑了个空,曹嵩一行已离开了琅邪国。他们于是追赶,在泰山郡的华县一带追上。曹家人正在这里等应劭来接应,还以为这是应劭的人,没有防备,结果全部被杀。
《后汉书·应劭传》与这个说法差不多,说曹嵩携曹德等一行进入泰山郡,应劭派人已经接上了,但此时遭遇陶谦的突然袭击,全家人被杀。
对此,同书中的《陶谦传》进行了补充,说不是陶谦派人干的,而是陶谦手下一个将领(未记载姓名),此时驻扎在距事发地华县不远的东海郡阴平,其手下士兵听说曹家人很有钱,就在路上设伏,在华县、费县一带把曹嵩等人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