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三、展开复仇行动
今江苏郯城)。

    总体来说,就是以偏师对抗陶谦的主力,而将主力向敌人之侧冀发起进攻,对于已失去先发优势的曹军来说,这不失为一个正确的选择。

    这是一场无法预料结局的战争,曹操离开鄄城前告诉夫人卞氏说,如果自己回不来了,就让卞氏领孩子们前往陈留郡投奔张邈(我若不还,往依孟卓)。

    战事从这年秋天拉开,曹军一路顺风,势如破竹。曹操亲自率领的这路一口气拿下兖州境内十几座被陶谦占领的城池,直逼徐州境内的战略要地彭城,逼着陶谦从右路撤军,亲自率军来战,双方在彭城进行了激战。

    古代九州里就有徐州,徐州也被称为彭城。彭城是座古城,城池四周虽然被大小不等的丘陵、高地所环绕,但交通却十分发达。东汉有一条起自洛阳的东方大道,其基本走向前半段约沿着现在的陇海铁路,后半段约沿着现在的京沪铁路,彭城就是这条大道上的交通枢纽。

    彭城周边还有泗水、水在此交汇,自古以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也是大兵团交战的理想战场。四百年前,刘邦和项羽曾在此有一场大战,结果刘邦大败,项羽险些把刘邦生擒。曹操与陶谦的彭城之战没有楚汉战争时打得那么惨烈,战事呈现出一边倒的趋势。曹军大胜,陶谦所部有近万人被杀,陶谦撤军,向东退到郯县。

    对于这场大战,《三国志·武帝纪》里只有十六个字:“秋,太祖征陶谦,下十余城,谦守城不敢出。”同书的《陶谦传》与此大体相同,只是多了十个字:“死者万数,泗水为之不流。”后面这一句翻译过来,大意是:被杀死的接近上万人,尸体阻塞河道,使泗水都要断流了。

    早期的正史关于这场战争的记载就只有这二十多个字。可是后来,不知道哪位仁兄把“万数”有意或者无意地改为了“数万”,事情就有点不一样了。到了司马光的笔下,这件事已经演变成了下面的模样:

    “秋,曹操引兵击谦,攻拔十余城。至彭城,大战,谦兵败,走保郯。初,京、洛遭董卓之乱,民流移东出,多依徐土,遇操至,坑杀男女数十万口于泗水,水为之不流……鸡犬亦尽,墟邑无复行人。”

    一次活埋了几十万人,简直是骇人听闻!

    如果这件事真是曹操干的,我们一定把汉魏恶人榜第一名的帽子从董卓头上拽下来给曹操戴上,告他一个反人类罪!

    可惜,这不是真相。

    由于史料缺乏,还不太清楚这件事是如何从陈寿版演变到司马光版的。在较早一些的桓帝时期,彭城国全部人口不足五十万,当时全国人口是五千多万。经过黄巾起义、自然灾害、战争屠杀,到再晚一些时候,全国人口已锐减到一千多万,此时彭城国的人口想必也已大幅下降。

    曹操一边打仗,一边还得派人四处出击,把彭城国全国的老百姓都抓到一块儿,然后全部活埋?真的匪夷所思!

    曹操远途奔袭,此时用在彭城的士兵人数充其量也就二三万。攻破彭城后,曹操下令大家先不要打扫战场,也不忙追击敌人,而是干一件更重要的事:每个人分配十多个敌占区抓来的士兵和老百姓,把他们领到泗水河谷里活埋了,干不完活不给吃饭!

    即使被抓来的人已有人提前帮忙捆好、绑牢,即使将要被活埋的这些人愿意配合,完成这项任务所涉及的工程量也是巨大的。

    坑杀男女数十万口,规模堪比南京大屠杀,你能想象得出来吗?但由于司马光的权威,很少有人动脑筋细想,这样的说法在后世逐渐流行。

    不说这桩公案了,且说陶谦退保郯县。曹操继续追击,在郯县以东的武原与陶谦主力部队又进行了一场恶战,再次取得胜利,兵临郯县城下。从鄄城出发到郯县,直线距离已有上千里,曹军远道而来,虽然节节胜利,但自身消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曹操秘史1·英雄出道本无奇简介 >曹操秘史1·英雄出道本无奇目录 > 三、展开复仇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