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五、暗流涌动
    吕布在何处摆脱袁绍的暗杀不详,应该在冀州境内或者司隶校尉部的河内郡。吕布要投张杨,最便捷的路径是走东方大道一直西行,如果他走的是这条道,现在他首先要渡过黄河。

    站在黄河边上的吕布,想来心情无比沮丧。吕布生年不详,但他后来第一次见到刘备时以兄长自居,由此推断他此时应该四十岁左右。多年来他纵横驰骋,奋力拼杀,干的都是玩命的活,换来的却是众人的冷眼,以至于到现在仍然没有一块属于自己的立足之地。

    吕布就是怀着这种心情过的黄河。

    过河之后,他正要向西行,却被一伙不速之客拦下,这些人好像是在此专门等候他的。问清是吕布本人之后,他们报上了自己的名号,原来是附近陈留郡太守张邈的人,奉张太守的派遣,专门在此迎候吕将军。

    吕布与张邈素昧平生,他顶多知道这个人是当年酸枣会盟领头人之一,放在数年之前彼此当分属水火不相容的两个阵营。张邈找他,不知是什么事。据说张邈是袁绍的人,如果依袁绍的命令在此专门等候自己,那一定不是什么好事。

    但吕布很快否定了这个判断,如果是那样的话,张邈何苦要先礼后兵,不如直接在此埋伏下重兵,待自己经过时打个冷不防。吕布决定走上一遭,会一会这个张邈。吕布之所以做出这样的决定,是因为去投张杨本来也是可去可不去的事,除此之外他现在实在没有什么事可干。

    等见到张邈,吕布受到热情的款待,心里的疑问也随之打消。他与张邈谈得很投机,两个人在一块密谈了很久,谈话内容谁也不清楚,只知道吕布要走的时候,二人已经有点难分难舍了,“临别把手共誓”。

    张邈和吕布共誓何事?这一点史书没有交待清楚,给后人留下了想象的空间。好朋友分手,可以握手而别、挥手而别,也可以洒泪而别,至于把手共誓而别,那一定有一个共同约定,什么约定?暂时谁也不知道。

    张邈的反常之举迅速被情报人员报告到袁绍那里,袁绍大怒。据《后汉书》记载,袁绍直接给曹操下了一道密令,让他杀了张邈。《三国志》记载得稍有不同,没有说袁绍的密令,而是说张邈自己担心曹操终有一天会按照袁绍的命令杀了他,所以“心不自安”。推测起来可能的情况是,张邈听说吕布路过,主动联络,二人确有密谈及共誓。原本都是秘密活动,却被袁绍侦知,他授意曹操除掉张邈,但这个消息也为张邈所侦知,因此“心不自安”。

    问题是张邈为何要这样做?他难道不知道吕布是袁术阵营里的人,此刻正是袁绍急于除掉的人?

    张邈当然知道,但他结交吕布自有他的考虑,从以后形势的发展看,这是一系列预谋中的一环。

    张邈这个人,由于在《后汉书》和《三国志》里都没有单独的传记,所以后人对他的了解比较有限。关于他的性格,突出的一点是个“侠”字,但凡是侠士,一般都比较仗义,性格也比较直。张邈就是这样的人,做朋友能两肋插刀,一块共事不玩弯弯绕,你有困难就帮你,你有缺点就指出。

    曹操当年只身来到陈留郡,如果没有张邈的帮助他什么都做不成。张邈待曹操就是一个“侠”字,只要是朋友,帮人就帮到底,如果换成袁绍来,估计也一样,这与韩馥形成了鲜明对比。

    但张邈又是一个直脾气,张邈很欣赏臧洪,原因就是在这方面二人脾气相投,都属于敢恨敢爱也敢说的人。据《后汉书》说,袁绍当了联军的盟主后,逐渐骄傲自满(有骄色),张邈口直心快,说过他(邈正义责之),让袁绍在众人面前下不了台,得罪了袁绍。袁绍很不高兴,又加上这次吕布事件,袁绍对张邈的不满进一步加深,密令曹操除掉张邈是完全可能的。

    而且,这里面可能还隐藏着一个让人不易觉察的阴谋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曹操秘史1·英雄出道本无奇简介 >曹操秘史1·英雄出道本无奇目录 > 五、暗流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