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接下来的两个小时,程小雨生动地描述了她在社区音乐课堂遇到的孩子们——五岁的莉莉总是分不清四分音符和八分音符,七岁的小宇有听力障碍却对振动格外敏感,还有一群特别活跃的男孩只有在音乐游戏中才能集中注意力。
俞明认真地记录,偶尔打断她询问细节。当程小雨说到如何用跳格子的游戏教节奏时,他突然插话:可以在平板上实现类似的体感交互,用摄像头捕捉孩子的动作...
然后根据跳的节奏生成相应的鼓点!程小雨接上他的思路,兴奋地拍手,太完美了!这样连肢体不协调的孩子也能参与。
俞明点头,快速在笔记本上画了个示意图,算法上不难实现,只需要调整一些参数...
程小雨突然安静下来,专注地看着他画图的侧脸。阳光从窗户斜射进来,在他浓密的睫毛下投下一小片阴影,镜片后的眼睛因为思考而微微眯起。
怎么了察觉到她的目光,俞明抬起头。
没什么,程小雨笑了笑,只是没想到你会这么投入。我之前的计算机系搭档都觉得儿童教育软件太简单,没技术含量。
俞明皱眉,技术价值不在于复杂度,而在于解决的问题。他指了指程小雨画的儿童画,你的目标是把音乐带给更多孩子,这比写个炫酷但无用的算法有意义得多。
程小雨怔怔地看着他,突然觉得眼前这个总是一脸严肃的计算机系男生,似乎比许多自称热爱音乐的人更懂得艺术的本质。
窗外传来一阵闷雷声,两人同时转头看去。原本晴朗的天空不知何时已被乌云覆盖,远处闪过一道闪电。
要下雨了。俞明站起身检查窗户是否关严。
话音刚落,豆大的雨点就砸了下来,顷刻间形成雨幕。程小雨跑到窗边,哇,这雨来得真突然!她转头看向俞明,有些懊恼地说,我晾在宿舍阳台的被子完蛋了。
俞明看着窗外越来越大的雨势,皱了皱眉,你带伞了吗
程小雨摇头,早上阳光那么好,谁会想到...她突然想起什么,掏出手机,我可以叫小满来接我。
五分钟后,程小雨沮丧地放下手机,小满去市区了,一时半会回不来。她看了看窗外丝毫没有减弱迹象的暴雨,叹了口气,看来得淋雨回去了。
我送你。俞明从背包侧袋掏出一把折叠伞,不过伞不大,可能会淋到一些。
程小雨眼睛一亮,真的可以吗那太感谢了!
收拾好东西,两人站在实验楼门口。俞明撑开伞,示意程小雨靠近一些。伞确实不大,为了两个人都能遮到,他们不得不紧挨着走。程小雨的发梢时不时扫过俞明的肩膀,带来一阵若有若无的柑橘香气。
往这边。俞明轻轻扶了一下程小雨的后背引导方向,手掌的温度透过薄薄的连衣裙面料传来,又迅速撤离。
雨水在地面形成细小的溪流,程小雨为了避开一个水坑,不自觉地往俞明身上靠了靠。俞明立刻调整伞的角度,确保她能完全被遮住,自己的右肩却被雨水打湿了一片。
你的肩膀淋湿了!程小雨注意到后,试图把伞往他那边推。
没关系,我宿舍很近。俞明的语气依然平静,但心跳却不受控制地加快了。程小雨靠得这么近,他甚至能看清她睫毛上沾的细小水珠。
为了分散注意力,俞明问道:你为什么选择音乐教育以你的钢琴水平,完全可以走专业演奏路线。他记得在校园论坛上看过程小雨的演出视频,肖邦的《革命练习曲》弹得极具爆发力。
程小雨沉默了一会儿,雨水打在伞面上的声音成了唯一的背景音。我十岁那年,有个大学生志愿者来我们村小支教,教我们唱歌。她的声音轻柔,带着回忆的质感,那是我第一次接触真正的音乐。后来她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