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一章
捏紧了些。

    柳娘子见状也不再追问,拿起针线比划起来:这种厚布要选粗点的线,缝之前先用火熨一下边角,不然容易起毛。袖口要是想精致些,可以加个暗纹,比如说——金银花

    苏蘅微微一怔,抬眼看向她:你怎么知道我喜欢用金银花

    柳娘子扑哧一笑:我哪有那么神,是你自己说漏嘴了。

    苏蘅这才反应过来,脸上微红,低头继续听她讲解针法上的细节,知道咋回事后变回到了医馆。

    没过多久,谢砚照旧在清晨亲自将新炮制好的药材送到医馆。

    他站在柜台前,将一个小包袱递到苏蘅手中:这批党参和黄芪是今早刚晒好的,补气养身的,适合体虚者长期服用。

    苏蘅打开包袱,果然看到每味药材都分装得整整齐齐,标签上还写着详细的炮制过程。

    她翻看时注意到,其中一张纸上竟用小字写着一句:风寒初愈,宜温补。

    她心头一热,悄悄将这些药材收好,摆在药柜最上层。

    赵三爷恰巧路过医馆门口,正巧看见这一幕,忍不住停下脚步,朝街坊们笑道:哎哟,这药行怕是要改名‘守衡’了吧

    街边几人哄笑起来。

    谢砚闻言淡淡扫了一眼赵三爷,没说话,转身离开时却悄悄回头看了一眼医馆门口,

    日子就这样一天天过去,谢砚照旧每日送来药材,苏蘅也照旧忙碌于医馆与绣坊之间。

    她开始学会如何在袖口缝出细腻的花纹,如何在领口加入暖和的里衬。

    而那件棉袍,在她的手中,逐渐成形。

    夜里,医馆灯火未熄,药炉还在咕嘟作响。

    苏蘅熬完最后一副药,才从角落取出针线盒,坐回窗前。

    她展开棉袍,轻轻抚摸着已经缝好的部分,眼神温柔。

    她拿起针线,小心翼翼地开始缝制袖口。

    这一次,她在袖口加了一圈暗纹——金银花的图案,细密而柔和,仿佛藏着说不出的心意。

    夜风吹过,药香弥漫,月光洒在她低垂的侧脸上,映出一片宁静。

    外面的世界依旧喧嚣,可此刻,她的心却从未如此笃定。

    夜里风凉,医馆里只剩苏蘅一人坐在窗前。

    药炉上的汤剂已经收了火,残余的药香还缭绕在屋内,混着布料淡淡的棉絮味。

    灰蓝的布料上,袖口已缝出一圈细密的暗纹——金银花的图案,一针一线皆是她的心思。

    谢砚最爱用金银花。

    他曾在一次送药材时随口提起:清热解毒,四季可用,最是百搭。那时候他说得随意,可她却记住了。

    如今这一圈花纹便像是她藏不住的心事,在夜色下静静绽放。

    她的手指被银针扎了几回,指尖泛红,可她没有停下。

    每一针落下,仿佛都织进了她在医馆门口看他转身离去的那个背影。

    你这是打算给他穿到明年冬天柳娘子的声音忽然从门口传来。

    苏蘅吓了一跳,连忙将棉袍收起,抬头看去,只见柳娘子抱着一匹新裁的布料进来,一边走一边打量她:我刚才在外头听你说要赶工,特意多裁了一匹,想着能给你加个夹层。

    说着话,她眼睛扫到了桌上尚未收起的针线盒,还有那一角露出的袖口纹样,脚步一顿。

    这……这针法

    她走近几步,拿起那片袖口细细端详,眉眼间透出几分惊讶,这不是普通绣娘的手艺,像是老裁缝铺里的师傅才有的功底。你一个医馆丫头,哪儿学来的

    苏蘅笑了笑,把袖口放回去,轻声道:师父病中我常给他缝衣裳,自然就学会了。

    柳娘子听罢,眼神变了三分,似乎明白了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药柜里的甜简介 >药柜里的甜目录 > 第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