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一章
    灵绣初生

    永乐七年惊蛰,柳溪村的晨雾还未散尽,陈家老宅的雕花窗棂便透出暖黄烛火。

    陈父蹲在门槛上猛抽旱烟,烟锅里的火星明明灭灭,映得他布满胡茬的脸忽明忽暗。

    接生婆进进出出的脚步声、妻子压抑的痛呼声,混着院角杏花的香气,将这个寻常春日搅得格外漫长。

    哇——一声清亮啼哭撕破黎明,陈父手里的烟杆当啷掉在地上。他冲进堂屋时,正撞见接生婆抱着襁褓笑眯了眼:老陈,是个带把的......呸呸,说错了!是位粉雕玉琢的小娘子!

    襁褓里的女娃眉眼尚未舒展开,却攥着拳头挥舞,哭声震天响。

    陈母虚弱地伸出手,指尖触到女儿掌心时突然愣住——这孩子右手小指第二节处,竟生着一颗朱砂痣,形状恰似含苞的莲花。

    这痣生得蹊跷。接生婆凑近端详,老话说掌心莲,富贵连,莫不是老天爷赏饭吃的命

    陈父笑得合不拢嘴,粗糙的手掌轻轻覆在女儿头顶:不管啥命,咱们家的女娃,只要平安喜乐就好。

    他转身从供桌上取下族谱,毛笔蘸饱墨汁,在陈玉娘三个字旁重重落下印泥,玉娘,爹给你起这名儿,就盼着你能像美玉似的,一辈子温润顺遂。

    日子在织布机的吱呀声与灶膛的噼啪声中流淌。

    陈玉娘三岁那年,陈家院角的老杏树突然开了满枝重瓣花,粉白相间的花瓣簌簌落在晒谷场上。正是那日,一位拄着枣木拐杖的游方道士叩响了柴门。

    施主,可否讨碗水喝道士鹤发童颜,道袍上绣着的云纹被山风吹得翻卷。陈父忙将人迎进堂屋,陈玉娘却从母亲身后探出头,一双乌溜溜的眼睛直勾勾盯着道士腰间的青铜铃铛。

    好个灵透的女娃娃!道士突然伸手,在陈玉娘头顶轻轻一抚。小姑娘咯咯笑着躲开,发间的红头绳扫过道士掌心。

    此女绝非凡人,道士收回手时,眼中闪过惊异,老衲云游四方,曾在昆仑山巅见过一株千年雪莲,每当月圆便化作神女抚琴。这女娃身上萦绕的灵气,竟与那雪莲有七分相似。

    陈母听得心惊肉跳,下意识将女儿护在怀里:道长这话......莫不是孩子有什么灾劫

    道士捻着胡须摇头:非也非也。令爱怕是村头奶奶庙旁那株百年绣线菊的精魂转世。那绣线菊年年开花,绣出的花瓣比姑娘家的绣品还精巧。

    如今借你家娘子怀胎,才得了这人身。他从袖中取出一枚刻着莲花的玉佩,这玉佩与令爱命格相生,可保她平安。

    自那日后,陈玉娘的聪慧便愈发显露。别家孩子还在玩泥巴,她已能认得半本《千字文》;

    七岁那年跟着母亲学刺绣,第一幅绣品竟是活灵活现的戏水鸳鸯,针脚细密得连陈母都自愧不如。

    娘,你看!陈玉娘举着绣绷蹦到灶台边,绣布上的蝴蝶翅膀闪着金粉,我在蝴蝶翅膀上掺了桃花瓣磨的粉,是不是会发光

    陈母刮了刮女儿鼻尖:就你鬼点子多!当心把你爹藏的胭脂都偷去磨粉。话音未落,院外传来陈父爽朗的笑声。

    说谁偷胭脂呢陈父挑着担子进门,竹筐里装满新鲜布料,我家玉娘要绣花,爹就是把整条街的胭脂铺搬空也愿意!他从怀里掏出个油纸包,里面是新出炉的桂花糕,快尝尝,西街王记的老师傅特意给咱玉娘留的。

    每当夜幕降临,陈家堂屋总会亮起暖黄的油灯。陈父教陈玉娘打算盘,陈母则握着她的手绣花样。

    三姑娘玉玲趴在兄长背上扮鬼脸,大姑娘玉梅悄悄往妹妹们碗里夹鸡腿,欢声笑语惊飞了屋檐下的燕子。

    十二岁生辰那日,陈玉娘在绣房里忙活了一整天。

    待暮色四合,她捧着绣绷冲进堂屋,烛光照亮绣布上栩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绣怨简介 >绣怨目录 > 第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