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栩如生的百子千孙图——一百个孩童形态各异,有的骑竹马,有的放纸鸢,最中央的娃娃手里捧着莲花灯,眉眼与陈玉娘有七分相似。
爹,娘,这是给你们绣的。陈玉娘脸颊绯红,我听人说,绣满百子图,家里就能添丁进口。
等我绣满十幅,咱们家就能开个学堂啦!
陈父一把将女儿搂进怀里,粗糙的手掌轻轻拍着她后背:傻丫头,只要你和弟弟妹妹们好好的,爹就知足了。
陈母擦拭着眼角,将一枚银锁戴在女儿颈间,锁上刻着长命百岁四个字,我家玉娘,往后定能绣出一片锦绣前程。
谁也未曾料到,这满室温馨竟成了日后最痛的回忆。
那个曾在杏花雨里欢笑的姑娘,终究没能如父母所愿,绣出圆满人生。
当命运的丝线被扯断,那朵掌心莲花,终将化作复仇的利刃,刺破这看似平静的世道。
第二章:红烛泪
永乐二十一年春,柳溪村的杏花又开了。
陈玉娘坐在绣楼窗前,指尖轻轻抚过嫁衣上的金丝牡丹。
这是她耗时半年绣制的婚服,每一片花瓣都缀着细碎的珍珠,在阳光下泛着柔和的光晕。
二姐,快来看!三妹玉玲风风火火跑上楼,鬓边的桃花被风吹得乱颤,赵家的迎亲队伍已经到村口了!
陈玉娘的手微微一颤,针尖在指尖扎出个血珠。她望着铜镜中自己泛红的脸颊,突然想起三个月前的那个黄昏。
那日她带着绣品去县城售卖,在布庄门前偶遇赵文轩。
那公子身着月白长衫,手持折扇,温润如玉的模样,让她的心不受控制地乱跳。
姑娘,这绣品可是你亲手所制赵文轩接过她手中的绣帕,目光落在上面栩栩如生的并蒂莲,针脚细腻,配色精妙,在下从未见过如此佳品。
两人相谈甚欢,临别时赵文轩红着脸塞给她一支玉簪:若姑娘不嫌弃,明日酉时,城西月老庙......
想到这里,陈玉娘嘴角泛起笑意。母亲常说,女子的姻缘是月下老人早已注定的红线。
可她怎么也没想到,这段姻缘会遭到如此强烈的反对。
哐当!房门被猛地推开,陈父黑着脸闯进来。
他的粗布衣上还沾着田间的泥土,眼神中满是愤怒与不舍:这婚,不结了!
陈玉娘惊愕地站起身,嫁衣的裙摆扫落了案上的绣绷:爹,您这是何意
赵家那老太婆,陈父气得直喘粗气,今日托媒婆来说亲,张口闭口都是你配不上他家。
还说什么乡下丫头不懂规矩,要你进门后跪着奉茶!
陈母抹着眼泪从父亲身后探出头:玉娘,咱不嫁了。
凭你的才貌,还怕找不到好人家
陈玉娘的眼眶瞬间红了。她想起赵文轩温柔的眼神,想起他说要带她去看江南的烟雨。可如今......
爹,娘,她强忍着泪水,声音却异常坚定,文轩他对我极好。
我相信,只要我们真心相待,定能让赵家人改观。
陈父叹了口气,抬手轻轻摸了摸女儿的头:罢了罢了,你自小就有主意。只是苦了你......
迎亲的唢呐声越来越近,陈玉娘在伴娘的簇拥下上了花轿。
透过轿帘的缝隙,她看到母亲抹着眼泪追了好远,父亲背过身去,肩膀微微颤抖。
泪水模糊了她的视线,直到花轿拐过村口的老杏树,再也看不见熟悉的身影。
赵家大宅张灯结彩,却难掩陈玉娘心中的忐忑。
当她踩着红绸走进喜堂时,一眼便看到了高堂之上端坐着的赵母。
那妇人穿着金丝织锦的衣裳,眼神冰冷,仿佛在看一件毫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