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一章
眼波流转,如数家珍:三百五十字,首三字‘用矢’!她甚至模仿着那盘铭的籀文笔意,在空中虚划了几下,此盘所载,乃散、矢两国土地交割之约,字字如刀刻斧凿,乃金文之冠冕!

    赌局渐酣,杯盘狼藉。那些冰冷的青铜器名、艰涩的铭文考释,在新婚夫妇口中化作滚烫的珠玉,叮叮当当碰撞着,迸发出外人难以理解的狂喜。酒香、墨香、还有新房里若有若无的甜腻熏香,奇异地交融在一起。

    终于,赵明诚被一个关于秦诏版上廿六年具体指代的诘问卡住,搜肠刮肚也未能答出。他已有七八分醉意,眼神迷离,望着对面神采飞扬、脸颊因酒意和兴奋而绯红的新娘,只觉得满室生辉。他苦笑着摇头,摸索着腰间解下一块触手生温的羊脂白玉佩,玉佩雕工极简,却古意盎然,显是赵家世代相传之物。清照……博闻强识,明诚……甘拜下风。此佩,权作彩头。他舌头有些打结,将玉佩轻轻推到李清照面前。

    李清照毫不忸怩地接过,指尖感受着玉石细腻的纹理和赵明诚残留的体温。烛火在她眼中跳动,她扬了扬手中玉佩,笑容灿烂得近乎嚣张:谢明诚兄割爱!金石之乐,甚于丝竹百倍!

    那一刻,赵明诚醉眼朦胧中看到的不是一个符合世俗期待的、低眉顺眼的新妇,而是一个挟着金石风雷、足以与他并驾齐驱甚至凌驾其上的灵魂。这认知让他心头震颤,涌起一股前所未有的征服欲与……隐隐的敬畏。

    —建康风雪夜—

    时光如白驹过隙,汴京的繁华笙歌在靖康二年的惊天巨变中化为齑粉。山河破碎,仓皇南渡。建炎三年(1129年)二月,赵明诚被重新起用,知江宁府(即建康,今南京),兼江东经制副使。夫妻二人带着劫后余生、千辛万苦保存下来的部分金石书画,暂泊于这座虎踞龙盘却风雨飘摇的古城。

    建康的冬天,湿冷刺骨,寒意仿佛能钻进骨髓里。这一夜,风声格外凄厉,如同万千冤魂在城外旷野上尖啸。白日里已有零星的金兵游骑出现在江对岸,城内的气氛绷紧到了极致,恐慌像瘟疫般蔓延。

    夫人!夫人!不好了!李清照正守着灯下整理一批新得的汉简拓片,试图从那些古老的墨迹中汲取一丝虚假的宁静。侍女梅香几乎是扑进来的,脸色惨白如纸,声音抖得不成样子,老爷……老爷他……不见了!书房、卧房都找遍了!守后角门的哑仆阿福,他……他比划着,说看见老爷……半夜……从那边……

    李清照手中的笔啪嗒一声掉在摊开的拓片上,墨迹迅速洇染开一小团污黑。她猛地站起身,宽大的衣袖带翻了手边一杯早已冷透的茶,褐色的茶汤泼在珍贵的拓片上,她也浑然不觉。一股冰冷的、带着铁锈味的寒气瞬间攫住了她的心脏。

    她一言不发,推开惊慌失措的梅香,抓起一件厚重的斗篷裹在身上,疾步冲入浓稠如墨的夜色里。寒风像刀子一样刮在脸上,后角门处,值夜的几个老仆蜷缩在避风的角落,脸上全是末日般的绝望和茫然。哑仆阿福看到她,浑浊的老眼里涌出泪水,指着墙角堆放的、用于修缮城墙的粗大麻绳,又急切地指着那堵在夜色中显得格外高耸阴森的城墙,喉咙里发出嗬嗬的悲鸣。

    李清照顺着阿福颤抖的手指望去。城墙根下,一堆杂乱的绳索散落在地。其中一根特别粗长的绳索一端,还死死地系在垛口下方一个突出的石楔上!绳索的另一端,则垂向城墙外那片吞噬了一切的黑暗深渊。

    她踉跄着走过去,冰冷的石砖硌着她的脚底。她伸出冰冷僵硬的手指,颤抖着抚上那根绷紧过、又骤然松弛下来的绳索。麻绳粗糙的表面,有几处明显被重力急速摩擦后留下的深色痕迹,甚至能摸到几缕被硬生生勒断的麻纤维。指尖传来清晰的、带着人体余温的触感——那是赵明诚在仓皇滑降时,手心因过度紧张和摩擦而渗出的汗水与……或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金石劫:李清照传》简介 >《金石劫:李清照传》目录 > 第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