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一章
道,声音因紧张而尖利。

    仆人们七手八脚挪开沉重的陶瓮,露出下面潮湿的泥地。李清照毫不犹豫,亲手拿起铁锹,发疯似的向下挖掘。泥土混着她的汗水,甚至是指尖磨破渗出的血水。一个浅坑迅速成型。

    放下去!她喘息着命令。沉重的紫檀木箱被艰难地推入坑中,溅起泥点。她跪在坑边,将那些最珍贵的卷轴、册页,用层层油布紧紧包裹,再塞入箱子的缝隙。最后,她颤抖着手,从怀中摸出那枚新婚赌书赢来的羊脂白玉佩——赵家世代相传的信物——紧紧贴在冰冷的青铜鼎腹上,仿佛在进行某种无声的诀别。

    填土!快!

    泥土迅速回填,掩盖了一切痕迹。那只巨大的腌菜瓮被重新挪回原位。几乎就在柴房门被重新关上的瞬间,前院传来轰然巨响和大门被撞破的喧嚣!凶神恶煞的乱兵冲了进来……

    当这场洗劫终于平息,李清照从藏身的角落爬出来,发髻散乱,衣衫褴褛,脸上沾满尘土和泪痕的沟壑。宅院如同被狂风肆虐过,一片狼藉。她踉跄着扑向柴房,挪开那只粗陶瓮,双手疯狂地扒开那层还带着她体温和血痕的浮土。

    当紫檀木箱的一角重新暴露在昏暗的光线下时,她紧绷到极致的神经骤然断裂,整个人脱力般瘫软在冰冷潮湿的泥地上,失声痛哭。这哭声不再是悲恸,而是一种劫后余生的、混杂着无尽疲惫与疯狂执念的宣泄。她抱紧那只冰冷的箱子,如同抱着一块浮木,在灭顶的洪流中挣扎求生。

    箱体冰冷坚硬,硌得她生疼,却奇异地带来一丝残酷的慰藉——她守住了。以几乎粉身碎骨的代价,守住了他赋予她的使命,也守住了她自己。

    —晚节惊雷—

    岁月在兵荒马乱、辗转流徙中艰难地爬行。绍兴二年(1132年),饱经风霜的李清照,终于拖着病体,带着仅存的、不足原先十之二三却依旧价值连城的金石书画,抵达了南宋朝廷暂时的栖身之地——临安(今杭州)。此时的她,早已不是当年汴京城里那个赌书泼茶、意气飞扬的少女,也不是建康城头那个抚绳冷笑、心如死灰的弃妇。她只是一个被命运反复捶打、形容枯槁、只想寻一处安稳角落整理亡夫遗著《金石录》的老妪。

    然而,树欲静而风不止。她携带重宝抵达临安的消息不胫而走,如同一块肥肉投入饿狼环伺的丛林。其中,觊觎之心最为炽烈、手段也最为巧妙的,是一个叫张汝舟的小官吏。此人极善钻营,更精于伪装。他先是摆出一副谦谦君子、醉心学问的模样,频频登门,对李清照嘘寒问暖,对《金石录》的编纂表现出极大的热忱和敬意。他巧舌如簧,言辞恳切,描绘着一个安稳晚年、共同守护文化瑰宝的虚幻图景。孤独、疲惫、以及对完成明诚遗志的执念,让心力交瘁的李清照在恍惚中,如同抓住救命稻草般,应允了这门亲事。

    婚后的真相当头棒喝!张汝舟的温文尔雅瞬间剥落,露出豺狼本相。他迫不及待地逼迫李清照交出所有文物珍藏,意图变卖换取巨资,作为自己向上攀爬的垫脚石。李清照的断然拒绝,换来的是日复一日的辱骂、精神折磨和变本加厉的勒索。

    那是一个闷热的夏夜,空气中弥漫着临安城特有的、被西湖水汽蒸腾出的腐朽甜腻气息。张汝舟再次索要未果,恼羞成怒,竟将李清照呕心沥血整理了大半的《金石录》手稿狠狠摔在地上,泛黄的纸页散落一地。

    老虔婆!他面目狰狞,指着李清照的鼻子破口大骂,守着那些死物当饭吃吗我娶你,是看得起你!别不识抬举!你一个二嫁的妇人,还有什么脸面谈‘气节’赶紧把东西交出来!否则……他眼中闪过赤裸裸的威胁和恶意。

    李清照没有去看地上散落的书稿。她缓缓抬起头,浑浊的眼眸在昏暗的灯光下,如同两口深不见底的古井。井底,沉寂了数十年的地火,终于被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金石劫:李清照传》简介 >《金石劫:李清照传》目录 > 第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