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初议撤帘
放心,只要臣在一日,便决不让外夷踏入我边陲半步!”
“嗯。”光绪轻应了声,复道,“记着该严时一定要严,不可纵容姑息。”
“嗻!”
光绪长吁了口气,方欲再说些什么,耳听金自鸣钟连撞八声,却已是辰时,遂道:“朕要说的也就这些,待会儿退朝不必再来跪安了。”说着神色庄重地站起身来,吩咐道,“起驾乾清宫!”
“嗻!”寇连材答应一声疾步出去。不多时,但闻鼓声大作,直传出午门外。
“老佛爷起驾乾清宫!”
“万岁爷起驾乾清宫!”
此时东方已经透亮,午门外文武百官兀自三三两两开锅稀粥一般。忽听宫内钟鼓声大作,忙不迭躬身凝神。不多时,便见慈宁宫管事太监崔玉贵疾步走到午门正中,扯嗓子朗声道:“有懿旨,着六部衙门堂官并诸王爷、军机,入乾清宫朝会!钦此!”
“嗻。”
当下便由醇亲王、庆郡王领头带着众官进去。待至乾清宫,却见两乘明黄软轿已自停在一边,二人心知慈禧太后、光绪皇帝业已进殿,对视了眼忙导着众官进去。
“臣──恭请老佛爷、皇上圣安!”
“都起来吧。”明黄纱屏后的慈禧太后懒洋洋道了句,环视周匝,接着道,“前日里李鸿章呈进折子,称与法国议和之事已有了眉目。昨日里我和军机们商议了下,其中个别条款不甚妥帖,已传谕李鸿章再行悉心磋商。此次议和前阵子降旨已经说过了,朝廷实有不得已的苦衷──”说话间,瞥见佇立一侧的冯子材,慈禧太后遂道,“冯子材,前边情形如何,你最清楚不过,你且说说看。”
“嗻。”冯子材兀自低头四顾,忽听得慈禧太后传唤,忙收神道,“托老佛爷、皇上洪福,前线将士悉心用命,终取得镇南关一役胜利──”
“这些事大家都晓得的,就不必说了。前线将士精气神如何?”
“回老佛爷,几月征战,说不疲惫那是假的──”不待他话音落地,慈禧太后已插了口:“都听见了吗?将士甚是疲惫呀!以此疲惫之师再行作战,结局会怎样?!可如今仍有一些人为一己之私欲,喋喋不休、说三道四。整日价嘴里喊着为主分忧,难道便是这样分的忧吗?今日我把话挑明了,此事便这样了,若再有人敢背地里说三道四,蛊惑人心,不论是何身份,我定严惩不赦!”
慈禧太后一住口,众人的心立时便缩成了一团。光绪皇帝坐在御座上几次忍不住想开口,却都被奕譞用目光止住。一时间乾清宫静寂得便针落地都听得见。
“这次打了胜仗,好歹也出了下这么多年来的闷气。”慈禧太后满眼都是得意之色,环视众人良久,方轻咳两声道,“奕譞,依你看,冯子材该怎么赏功?”
“依奴才看来,以冯子材此番之功业,便是赏个总督、巡抚也不为过。”奕譞斟酌了下,道,“不过目下虽说停战议和了,然滇越边境未见得便安宁,委个生手过去奴才恐又生出变故,故奴才意思,不如以冯子材督办钦、廉防务,会办广西军务,这样也算轻车熟路。请老佛爷圣裁。”
“莱山,你什么意思?”
“冯子材这一仗可与熙朝施琅海战征讨郑氏相媲美,如此似嫌低了些。”孙毓汶拈须沉吟着说道,“不过,醇亲王所言亦甚是有理。臣意现在便依醇王之意,待日后这局势安宁了,再与升迁也不迟。这样,也省得下头又有异议,不知老佛爷意下如何?”慈禧太后点了点头,道:“好,就依这意思办。冯子材。”
“臣在。”
“从今日起,我便将西南边陲交与你了,你须体谅朝廷一番苦心,悉心用命,知道吗?”
“臣谨遵慈谕。”
“阎敬铭,你可有异议?”见阎敬铭眉头紧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