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11章 昌都劝和的格达活佛遇害
一个机会,便迫不及待地会晤美国驻新德里大使韩德逊,要求美国提供反对共产党的援助。6月16日,美国国务卿艾奇逊致电韩德逊说,美英正讨论“鼓励西藏抵抗共产党控制”的办法。7月,艾奇逊再次致电韩德逊,“现在国务院能够对西藏人给予关于美国援助西藏的保证”。要韩转告西藏人,美国“已准备协助采购和资助”。韩德逊告诉夏格巴,如果西藏打算抵抗共产党的侵略,并且需要帮助,美国政府准备在军用物资方面予以帮助,还将提供军事援助。但美国不会与中国开战,美国军队参战也难以满足自己后勤补给的需要。西藏占据有利地形,其需要武器胜过需要士兵。8月7日,美国政府正式通知印度政府:如果藏政府能够为武器弹药等物资从其邻国中转进境作出安排,美国愿意以这类武器装备援助西藏。

    西藏地方当局这一系列表现,说明他们执迷不悟,已下定决心与中央对抗。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的一切善良愿望和耐心等待,只能被看做软弱可欺,看来只有以打促和、先打而后和了。昌都是西藏的门户,西藏当局又在这里摆下重兵,于是在昌都地区进行一场军事较量便不不可避免了。

    与此同时,我国政府为促成和谈,作出积极努力。1950年4月,中印建立外交关系,中国驻印度大使馆临时代办申建于7下旬到达新德里,并很快会见了夏格巴等人,传达中央争取和平解放西藏的方针,敦促他们迅速前往北京谈判。8月21日,周恩来总理给印度驻华大使潘尼迦一份备忘录,重申中央人民政府赞成并主张以和平友好方式解决西藏问题。中央人民政府已命令驻印大使在接见西藏代表团时,欢迎他们前往北京面谈。

    8月29日,毛泽东在一份报告上写下批语:

    周(恩来):

    请注意进攻昌都的时间。请考虑由外交部适当人员向印度大使透露,希望西藏代表团9月中旬到达北京谈判。解放军就要向西藏进军了,西藏代表团如有诚意,应当速来,并希望印度政府予该代表团的旅行以可能的协助。

    毛泽东

    9月17日,我驻印度大使袁仲贤约见夏格巴等人,催促他们到北京谈判,要他们务于9月20日前到达北京。9月23日,又约见他们,告诉原定20日的期限已过,人民解放军将照计划行动,发生的后果由他们负责。如果他们很快到北京,仍然是好的,要他们立即动身。但该代表团根本没有到北京的打算。他们一直抱有暖昧态度,一方面迫于形势,表面上表示要和谈;另一方面,他们坚持反共独立的政治幻想。

    为此我军为了打好昌都这一仗认真地进行战前准备工作。尽管困难重重,然而众志成城,在解放西藏人民,巩固西南国防,誓把五星红旗插上喜马拉雅山这一坚定信念的鼓舞下,全军上下齐心协力,保证了各项准备工作按计划进行。特别是经过筑路大军数月的艰苦奋斗,于8月末修通了自雅安至甘孜的公路之后,各种作战物资源源运抵甘孜,准备工作的步伐大大加快。从甘孜到金沙江边还有二百多公里不通公路,但其中有些地段地形条件不算太坏,我们组织部队进行了有重点的抢修,使汽车可以通到雀儿山下,西南军区支援司令部和军前指组织了一部分轻型汽车和胶轮大车,甚至把军、师领导乘坐的吉普车也组织起来,不通汽车的路段则使用骡马、牦牛,采取分段倒运的办法,向江边送了20万公斤粮食。对部队渡江后的物资运输问题,我们也早作了安排。开始,曾考虑组织骡马运输队,但以后我们总结从内地到甘孜的行军经验,感到沿途如不能预设兵站,则使用骡马运输问题很大,主要是骡马饲养要求高,饲料难以解决。

    从甘孜到昌都要一二十天行程,即使从江边的德格出发,也需十天左右。这样远的路程,骡马运输队要自带饲料,能驮运的其他物资就很有限了。经过调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决战昌都:解放战争档案简介 >决战昌都:解放战争档案目录 > 第11章 昌都劝和的格达活佛遇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