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六十六章 勤学之路
    北风卷着碎雪掠过紫禁城檐角,永寿宫的铜炉里沉香袅袅。自朱见深将纪筱襄母子接入宫闱,这方宫室便成了帝王偏爱的去处。琉璃瓦上的积雪映着暖黄烛光,将相拥的人影在窗棂上晕染成温柔的轮廓。

    而安喜宫的檀香中,万贞儿正笑意盈盈地为皇帝研磨。墨汁在砚台里泛起冷光,她垂眸时,金护甲划过紫檀木案,留下极细的划痕。“陛下能多陪陪淑妃母子,倒是合该如此。“她声音柔得像浸了蜜,却让一旁侍奉的珠儿忍不住打了个寒颤。

    时光如白驹过隙,两个月转瞬即逝。在紫禁城的南三所花园里,初夏的阳光透过枝叶,在青石板上洒下斑驳光影。

    王云结束每日的晨练,躺在古老的圆石阵中。他仰头望着湛蓝天空中飘浮的白云,思绪如乱麻般交织。

    “此次计划终是大功告成,天佑不仅顺利与皇帝相认,更被册立为太子。”

    王云喃喃自语,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身旁的青石。

    “纪姨和天佑的安危如今是重中之重。我已托付伯伯安排心腹宫人驻守永寿宫,他身为内监总管,武艺高强,又有太后与皇上护佑,表面看来倒也稳妥。可这后宫暗流涌动,最防不胜防的便是下毒。”想到此处,他眉头紧皱,眼中闪过一丝忧虑,“幸得已让伯伯找来精通医术的试毒医官,可为何我这心里,总是隐隐不安?”

    王云沉思良久,神色愈发凝重:“万贞儿一向心狠手辣,天佑如今成了她的眼中钉、肉中刺,定是欲除之而后快。不行,我必须守在天佑身边,方能安心。”主意已定,他立即找到朱佑樘,两人商议后,由朱佑樘在皇帝面前恳切陈情,恳请让王云做自己的伴读。

    皇帝对这个聪慧懂事的儿子宠爱有加,加之对王云的机敏早有耳闻,当即欣然应允,大笔一挥,下了一道旨意。

    钦天监择定黄道吉日,紫禁城文华殿前,礼乐声悠扬响起。

    王云与朱佑樘身着崭新的青衫,手持束修,恭恭敬敬地向刘健、程敏政两位先生行拜师礼。青砖地上,少年们的影子被阳光拉得很长,仿佛预示着他们即将展开的漫长求学之路。

    文华殿内,雕梁画栋,书香四溢。

    第一天授课,由刘健先生主讲。这位四十五岁的鸿儒,身着藏青色长袍,身形清瘦却身姿挺拔,颔下三缕长须随着动作轻轻晃动,文人风骨尽显。不同于寻常腐儒,他目光如炬,眼神仿佛能看透典籍中的深邃奥义。

    “今日,我们先讲《资治通鉴》中的用人之道,再研习《大明律》的刑名之学。”刘健手持戒尺,声音清朗,从春秋战国的纵横捭阖,讲到本朝律法的严明公正。他时而引经据典,时而结合时事,将晦涩的经史典籍化作生动的故事,在文华殿内徐徐铺展。

    王云和朱佑樘端坐于下,腰背挺直,目光紧紧追随先生。朱佑樘手中的毛笔在宣纸上飞速记录,额角沁出细密汗珠;王云则微微颔首,不时在心中默记要点。待先生讲完,两人同时起身,恭恭敬敬地行了一礼。

    刘健满意地点点头,捋着胡须语重心长道:“文墨之道,贵在持之以恒。书中自有千钟粟,唯有日日苦读,方能领悟其中真谛。”说罢,缓步离去,留下墨香在殿内萦绕。

    王云天资聪颖,先生讲授的内容很快便牢记于心。他见朱佑樘对着笔记面露疑惑,便主动凑过去,指着要点细细讲解。朱佑樘也格外勤奋,遇到不懂之处便打破砂锅问到底,直到彻底弄明白才肯罢休。在王云的帮助下,他渐渐跟上了学习节奏,眼中求知的光芒愈发明亮。

    第二日,有着“神童”美誉的程敏政前来授课。这位三十二岁的才子,生得虎背熊腰,满脸络腮胡子,乍一看倒像是行伍出身的武将,可一开口,却是满腹经纶。

    “今日,我们讲讲朱子理学。”程敏政声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大明武尊简介 >大明武尊目录 > 第六十六章 勤学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