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22章 落日雄狮
    永乐二十二年正月,凛冽的北风裹挟着细碎雪粒,如砂砾般肆无忌惮地拍打着北京紫禁城的红墙金瓦。

    檐角的铜铃在风中发出清越却略显孤寂的声响,御道两侧的汉白玉栏杆覆着薄霜,映着灰沉的天色,更添几分萧瑟。

    今年的春节,永乐大帝朱棣依旧过得清冷而孤寂。

    二儿子汉王朱高煦自就藩乐安州后,根本没有依例返京朝贺,而是依旧躲在自己的封地暗自捣鼓着不可见人的阴谋。汉王夫妻二人或许怎么也不会想到,即便他们屡屡违背礼制,觊觎帝位,可皇帝心中还是挂念着他们,时常会不自觉地望向东边方向,期盼着能看到那熟悉的身影偷偷返京。

    朱棣的小儿子朱高燧今年冬天也遭逢厄运,不幸染上疾病。整个春节期间,他都只能卧病在床,连起身行礼都难以做到,更无法前来拜见朱棣。每日清晨,朱棣总会让内侍拿来赵王的病情折子,反复翻看,眉头紧锁,眼中满是担忧与心疼。

    初七清晨,天色未明,朱棣便早早起身。在宫人们的服侍下简单用过早膳后,帝王饶有兴致地拿起长剑,在殿前空地舞了片刻。

    剑身划破晨雾,剑穗翻飞间,依稀还能窥见当年那个纵横沙场的永乐皇帝的英姿。

    舞完剑,在贴身太监王忠的服侍下,主仆二人漫无目的地行走在奉天殿门口。冬日的阳光微弱地洒在他们身上,两人有一搭没一搭地谈论着天文地理,言语间却难掩几分寂寥。

    “六百里加急!六百里加急!”

    急促的呼喊声突然打破了宫中的宁静。

    一个身着边军卫所军官服饰的士卒,在几个锦衣卫的簇拥下,一路小跑,朝着奉天殿方向狂奔而来。杂乱的脚步声由远及近,惊起了宫墙之上的一群寒鸦。

    奉天门门口的侍卫们,一眼就瞥见此人背上醒目的飞龙旗,那是只有传递紧急军情才能使用的标识。

    侍卫们二话不说,立刻放行。

    朱棣和王忠对视一眼,在彼此眼中都看到了不安的神色。正月刚过,边关就发来急报,这显然不是什么好兆头。一种不祥的预感,悄然爬上了朱棣的心头。

    “皇上——”

    满头大汗的传信军官径直跪在奉天殿的阶下,一路疾驰让他气喘吁吁,胸前剧烈起伏。

    王忠三步并作两步,赶忙上前接过信笺,仔细检查一番,确认没有问题后,这才恭敬地递到朱棣手中。

    朱棣起初面色平静如水,可随着目光在信纸上移动,他的脸色渐渐阴沉下来。读到关键处,不禁勃然大怒,猛地将信笺摔在地上,倚着石柱冷哼出声:“真是一群孽畜,一群背信弃义的孽畜!”

    帝王的声音因愤怒而微微发颤,眼中满是燃烧着的熊熊怒火。

    王忠从帝王微微颤抖的身躯可以看出朱棣的愤怒与无奈,于是连忙快步上前扶住皇帝的胳膊,又一只手轻轻抚着他的后背,试图让他平息怒火。

    “朕不碍事。”朱棣倔强地推开王忠的手,眼神中满是不甘与坚毅,“去通知在京所有四品以上官员,要他们辰时三刻之前都来大殿里议事!谁也不能少!”

    辰时三刻,奉天殿内气氛凝重。朱高炽和朱瞻基父子惶恐不安地站在殿内,位于文武百官前列。朱高炽把自己的身躯挺得笔直,目光不时望向龙椅上的父亲,心中满是担忧。

    听到王忠抑扬顿挫地朗读声,朱高炽这才明白发生何事:

    正月初六拂晓,阿鲁台率领鞑靼部大举进犯大同,此次袭扰边关的兵力竟有三万余人,远超先前历次规模。他们的骑兵烧杀抢掠无恶不作,不由分说就把大同周边城市村庄劫掠一空,把不少百姓抓走做了奴隶。大同守将按照预定作战方案展开坚决反击,目前战况胶着,因而特别发出六百里加急文书通报京师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大明王朝1424:夺舍明仁宗简介 >大明王朝1424:夺舍明仁宗目录 > 第22章 落日雄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