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购原材料去了。林晚云则去找老王汇报合作社的进展情况。
动作挺快啊。老王看着林晚云提交的计划书,满意地点点头,不过我要提醒你,一定要注意政策界限,不能搞投机倒把。
明白,我们所有的经营活动都是合法的,而且会按规定上缴一部分利润给团里。
老王更满意了。
中午时分,马强从县城回来了,带回了一大包原材料:棉布、针线、纽扣、拉链等等。
县城里这些东西也不多,我费了老大劲才买到这些。马强擦着汗说,不过价格还可以,咱们有得赚。
当天下午,四个人就开始了正式的生产。林晚云虽然前世是商业女王,但对手工制作确实不在行,只能在一边学习。
王小花和孙丽的手很巧,一个下午就做出了十几个针线包。马强也编了几个小竹篮。
明天我去供销社试试能不能卖出去。林晚云看着第一批产品,心里充满了期待。
这一次,她要用自己的方式改变命运。
第3章
第二天一早,林晚云拎着一篮子针线包和小竹篮来到了供销社。
昨天那个中年女店员一看到她就笑了:姑娘,你真的有货啊
您看看质量怎么样。林晚云把篮子放在柜台上。
店员拿起一个针线包仔细检查,翻来覆去看了半天:手工不错,用料也实在。这个你们打算卖多少钱
林晚云心里早有准备:针线包五毛钱一个,小竹篮三毛钱一个。
这个价格比市面上的同类商品便宜了一成,但利润率还是很可观的。
价格合理。店员点点头,我先要十个针线包,五个竹篮。如果卖得好,以后还会要更多。
第一笔生意成交了!
林晚云拿着七块五毛钱回到知青点时,王小花她们正在等她的消息。
卖出去了王小花紧张地问。
全部卖完!林晚云兴奋地挥了挥手里的钱,而且店员说如果我们能保证质量,以后还会要更多。
太好了!马强高兴得跳了起来,这么算下来,一个针线包我们的成本才两毛钱,能赚三毛钱!
孙丽也兴奋地说:要是每天能卖出去二十个,我们一天就能赚六块钱!
在这个年代,一个工人的月工资也就三十多块钱,如果他们的小生意能做起来,收入会相当可观。
别高兴得太早。林晚云虽然也很兴奋,但保持着冷静,我们现在只是卖给供销社,市场还很有限。要想真正赚钱,必须扩大销售渠道。
那你有什么想法马强问。
我打算去县城的集市看看,那里人流量大,需求也多样化。而且我听说最近有不少外地来的采购商,说不定能接到大订单。
这个信息也是前世林晚云的记忆。1978年底,随着政策的逐渐放松,各地之间的商品流通开始活跃起来,确实有不少人开始跨地区采购商品。
当天下午,林晚云坐着班车去了县城。
县城的集市比她想象的还要热闹。各种摊位摆得到处都是,卖什么的都有:农产品、手工制品、日用品、甚至还有一些城里人在收购古董字画。
林晚云在集市里转了一圈,发现了几个重要信息:
第一,这里确实有外地来的采购商,主要采购一些有地方特色的手工制品。
第二,日用品的需求很大,但供应商很少,竞争不激烈。
第三,价格比供销社的要低一些,但利润空间仍然可观。
正当她准备找个地方摆摊试试的时候,突然听到有人在大声争吵。
你这个骗子!说好的是真丝,结果是化纤!
大哥,您别激动,我真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