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啊,我也是从别人那儿拿的货...
林晚云循声望去,看到一个穿着中山装的中年男人正在和一个小贩争论。中年男人手里拿着一匹布料,脸色很难看。
你这样做生意迟早要出大问题。中年男人摇摇头,转身就走。
林晚云迅速追了上去:师傅,您是做布料生意的吗
中年男人停下脚步,打量了她一眼:小姑娘,你有什么事
我想了解一下布料的行情。我们也在做一些手工制品,需要采购原材料。
哦你们做什么
针线包、小手袋这些日用品。
中年男人眼睛一亮:有货吗我看看质量怎么样。
林晚云从包里掏出一个针线包递给他。
中年男人仔细检查了一番,点点头:手工不错,用料也实在。小姑娘,我是天津来的,专门收购一些有特色的手工制品往南方销售。你们如果能保证质量和数量,我可以长期合作。
这真是意外的惊喜!
您需要多少数量
先试试一百个针线包,如果质量稳定,以后每个月至少要五百个。价格我可以给到八毛钱一个。
八毛钱!比供销社的价格高了三毛钱!
没问题!我们什么时候交货
一个星期后我再来这里,你们能准备好吗
能!林晚云毫不犹豫地答应了。
两人互相留了联系方式,中年男人给了她五十块钱的定金。
拿着定金回到知青点,林晚云把这个好消息告诉了大家。
一百个针线包一个星期王小花有些担心,就我们四个人,能做得完吗
我们可以找其他知青帮忙啊。马强建议道,反正现在农闲,大家也没什么事干。
这个想法好。林晚云点点头,而且这样还能带动更多人参与,符合合作社的初衷。
当天晚上,他们在知青宿舍里召开了一个小型动员大会。林晚云把合作社的情况和这次的大订单告诉了大家。
真的能赚到钱有人质疑。
当然!王小花拿出今天赚到的钱给大家看,我们四个人一天就赚了七块五毛钱!
这个数字让所有人都动心了。
那我们要怎么参与
很简单,按件计酬。做一个针线包给两毛钱工钱,做一个小竹篮给一毛五分工钱。原材料我们提供,技术我们教。林晚云说道。
这个价格对于知青们来说还是很有吸引力的。平时他们在田里干一天活,也就能挣几毛钱工分。
最终,有十五个知青表示愿意参与。
接下来的几天,知青宿舍变成了一个小型加工厂。大家白天干完农活,晚上就聚在一起做手工。
林晚云除了组织生产,还要负责质量控制和技术指导。前世的商业经验在这个时候发挥了作用,她很快就建立起了一套标准化的生产流程。
马强则负责跑腿采购原材料。随着订单量的增加,他几乎每天都要去县城采购。
王小花和孙丽成了技术骨干,负责教其他人制作技巧。
五天后,一百个针线包全部完成了。林晚云检查了质量,非常满意。
明天我去县城交货。如果这个客户满意,我们的小生意就真正做起来了。
当天晚上,林晚云躺在床上,想着这几天发生的一切,心情既兴奋又忐忑。
前世的她是在1985年才开始创业的,那时候市场竞争已经很激烈了。而现在是1978年,改革开放刚刚开始,到处都是机会。
只要抓住这个时机,她完全有可能建立起比前世更大的商业帝国。
但是,她也知道前面的路不会一帆风顺。在这个特殊的年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