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节
道:“官绅不纳粮。
”
蒋星重闻言一愣,傅清辉亦是蹙眉。
谢祯则静静地看了许直片刻,随即蹙眉道:“高祖皇帝开国之初,为选拔人才,鼓励百姓参与科举,便短暂施行了官绅不纳粮的政策。
可后来迁都顺天府之后,这条赋税政策便已废止,南直隶竟是保留了下来。
”
许直缓缓点头,神色间尽是无奈。
蒋星重听着这些话,不由深深抿唇,随即道:“公然在辖地施行一项朝廷依然废止的政策,百年间,竟是都没有传到顺天府。
那些出身南直隶的官员,显然是人人皆知此事,却没有人告知朝廷,没有人告知皇帝。
这只能说明一个问题……”
一旁的孟昭接过话,叹息道:“南直隶三人成虎,宛如铁桶一个。
他们相互抱团,欺上瞒下,共同守着同一个秘密。
”
许直点头道:“正是如此,凡出身南直隶的官员,身在其中,必会维护自己的利益。
即便有人看不顺眼,想向上去告,也根本也逃不出如此庞大利益集团的手掌心。
胳膊扭不过大腿,有人不想说,有人不敢说,便造成了如今的局面。
”
蒋星重再次看向许直,问道:“你家中遭难,可是与此事有关?莫非是你祖父或者父亲,想要向顺天府揭露南直隶官绅不纳粮的政策?”
许直闻言,面露愧色,笑笑道:“家父与祖父,不过都是为自家生计奔波的普通人,何来此等觉悟?”
许直长叹一声,继续道:“南直隶有官绅不纳粮的政策,可南直隶工商业发达,也并非所有工商业主家族中,都是官绅一体。
多的是像我家这样,只有产业田产,却无权势的小门小户。
”
“正所谓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我十二岁那年,‘朝廷’所谓的提高赋税的政策一下来,便开始有无数人,想法子避税、逃税。
而在官绅不纳粮的政策下,最好的避税法子,自然是家中有人为官,所有产业都在其名下,自然而然,便免除了沉重的赋税。
”
“所以工商业主们,便想尽一切法子培养家中子弟入朝为官。
能培养出来固然是好,可名师皆在建安书院,像我们这样背后没有权势依靠的普通人,自是进不了建安书院,所以……更多的小家族是培养不出来为官之才的。
”
话至此处,蒋星重和谢祯都听明白了,在南直隶,便是连教育资源,都被建安党人牢牢把控在手中。
许直接着道:“那么这些家中培养不出读书材料的人家,面对沉重的赋税,又该怎么办呢?正所谓办法总比困难多,便有很多人,想出同当地官绅合作的法子。
便是将自己家中的商铺、田产等全部挂在官绅名下,如此一来,便不必交税。
每年所得财产,将其中的三分分给挂靠产业的官绅,剩下的自己拿。
如此一来,分给官绅的财产,可比纳税,要少上许多。
”
“这,便是所谓的‘投献’。
”
话至此处,蒋星重和谢祯不免怔愣,一时间说不出多余的话来。
而孟昭和傅清辉,已然蹙眉。
尤其是刑部的孟昭,素来主持刑狱,崇尚公正,对此等事情,自是已无比唾弃。
许久之后,谢祯似是明白了什么,这才连连点头,恍然大悟道:“难怪我前来查看南直隶历年税收年报,明显上的账目完全没有任何问题,可最后的税收数目,却是与其他地方相差无几,竟是如此……竟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