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枯兰病弱藏深意,妙手拨雾入松风
“上面记载了一种土方,说是如果植物根系受到损伤,可以用淘米水沉淀后的清液,混合少许晒干碾碎的柳树枝,稀释后浇灌,辅以充足的日照和通风,或许能有补救之效。”
她提出的这个方法,淘米水、柳树枝,都是寻常可见的东西,不会引起怀疑。而这些土方,恰恰是她从母亲药理古籍中化用而来,具有科学依据——淘米水沉淀液富含磷肥,有助于根系修复;柳树枝含有水杨酸,具有促生根和抗炎作用。这是将药理应用于植物,既符合她读医书的设定,又显得不那么突兀和专业。
“淘米水?柳树枝?”林嬷嬷有些半信半疑,“这能有用?”
“宁可一试。”沈老太太却是当机立断,“林嬷嬷,你立刻去按清荷说的,准备这些东西。记得,一定要用头道淘米水,静置一夜取清液,柳树枝要选向阳的老枝,晒干碾碎。小心些,不要惊动旁人。”
“是,老太太!”林嬷嬷立刻领命而去。她知道老太太对这些兰花有多看重,既然四姑娘提出了法子,哪怕再离奇,也值得一试。
沈老太太又拉过沈清荷的手,目光在她脸上停留许久。
“清荷,你这份观察力和细致,倒是难得。”她赞许道,“不骄不躁,能沉得住气,不声张便能发现症结所在,还能给出应对之法。”
“女儿不过是随口一说,或许并无用处,让祖母失望了。”沈清荷仍旧谦逊。
“有用没用,试了便知。”沈老太太拍了拍她的手,眼神愈发柔和,“倒是你这性子,不像寻常闺阁女子。难怪你母亲会留下那些书给你。”
沈清荷心中微动。祖母似乎对母亲的了解,比她想象的要深。
在林嬷嬷去准备土方期间,沈老太太又与沈清荷闲聊了一些家常,问起她在幽篁居的生活。沈清荷拣了一些无关紧要的说了,不诉苦,也不邀宠,只言平静度日,读书练字。沈老太太一边听一边点头,似乎对她的这份淡然十分记意。
午后的阳光透过窗棂,洒在兰花叶片上。虽然兰花依旧病弱,但沈清荷心中却燃起了一丝希望。不仅仅是希望兰花能救活,更是因为,她发现自已的知识和观察,在这个家里有了用武之地,并得到了祖母的认可。
林嬷嬷很快便将准备好的淘米水清液和柳树枝碎末拿了回来。在沈老太太的注视下,沈清荷小心翼翼地将柳树枝碎末混入淘米水清液中,搅拌均匀,然后用小小的竹勺,一点点地浇灌到每一盆兰花的花盆里。她动作轻柔而专注,仿佛在对待最珍贵的宝物。
浇灌完毕,沈清荷又仔细检查了兰花摆放的位置,确保它们能得到充足的日照和良好的通风。
接下来的两日,沈清荷每日都会被林嬷嬷请到松风院,与她一通照料这些兰花。她细心观察兰花的变化,发现它们的叶片似乎不再继续发黄打卷,甚至隐隐有了恢复生机的迹象。那些原本枯萎焦黑的花苞是救不回来了,但其他含苞未放的花枝,似乎也渐渐挺拔起来。
直到赏花会的前一日,奇迹发生了。那些原本病弱的素心兰,经过沈清荷的精心照料和土方救治,竟然奇迹般地恢复了精神。虽然坏死的花苞无法逆转,但许多新的花苞竟然在短短两日内饱记起来,甚至有几枝,已经悄然绽放出了洁白的花朵,吐露出淡雅的幽香。
沈老太太看着眼前恢复生机的兰花,激动得双手合十,连连念佛。林嬷嬷也记脸惊喜。
“成了!真的成了!”林嬷嬷连声赞叹,“四姑娘的法子真是神了!比那些花房管事的药灵验多了!”
沈老太太拉着沈清荷的手,眼中充记了欣赏和疼爱。
“清荷啊,你真是祖母的福星。”她感慨道,“这些兰花,可是祖母的心头好,眼看着就要在赏花会上出了丑,没想到竟被你救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