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是个工人,没上过大学。但在车间干了十年,对工艺比较熟悉。我谦虚地说。
十年的实践经验很宝贵。陈教授点点头,你有没有想过改进的办法
这正是我等待的机会。
我确实有一些想法,但不知道是否可行。我故意表现得很谨慎。
陈教授来了兴趣:说说看。
我简单地介绍了几个改进思路,都是我真正方案的一小部分。但即使是这一小部分,也让陈教授刮目相看。
你的想法很有价值。陈教授赞许地说,有没有具体的技术方案
我平时有记录一些想法,但都比较粗糙。我说。
陈教授给了我一张名片:如果你有兴趣,可以整理一下你的想法,发给我看看。
这次谈话被在场的其他人都听见了,包括王德贵。他的脸色变得很难看,显然没想到一个被处分的工人会得到省里专家的关注。
当天晚上,王德贵把我叫到办公室。
林建国,听说你今天跟陈教授谈技术改进他的语气很不善。
陈教授问了几个问题,我随便回答了一下。我装作很无辜的样子。
随便回答王德贵冷笑,我警告你,不要以为抱上了省里的大腿就可以翻身。上次技术革新失败的责任还没有彻底追究,你最好老实一点。
这是在威胁我。但我不再是前世那个单纯的技术员了。
王主任,我知道自己的身份,不会乱说话的。我表面上很驯服。
王德贵瞪了我一眼,挥手让我离开。
走出办公室,我心中冷笑。王德贵越是紧张,说明我的计划越有效。
回到宿舍,我开始整理技术方案。这次我要拿出一部分真正的技术,让陈教授看到实实在在的价值。
经过一夜的整理,我完成了一份简化的技术方案。这个方案包含了我发明的核心理念,但隐藏了关键的技术细节。
第二天,我把方案发给了陈教授。
两天后,陈教授主动找到我。
小林,你的方案我看了,很有创新性。陈教授兴奋地说,这个技术如果成功,能大幅提高炼钢效率。你有多大把握
理论上应该可行,但需要实验验证。我谨慎地回答。
陈教授思考了一会儿,然后说:这样吧,我建议把你的方案纳入技术改造项目,由省里提供资金支持进行实验。
这个提议让我心中狂欢,但表面上我装作很惊讶:省里会支持我一个工人的想法
技术不分出身,只要有价值就应该支持。陈教授说,不过这需要厂里的配合。
我知道,真正的较量即将开始。
10
陈教授的提议在厂里引起了轩然大波。
省里准备支持我的技术研发,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我这个被处分的工人,可能要重新站到技术舞台的中央。
王德贵坚决反对。
陈教授,林建国上次技术革新失败,给厂里造成了很大损失。让他再次主导技术项目,风险太大。王德贵在工作组会议上极力阻挠。
陈教授皱着眉头:上次的失败我了解过,主要是方案设计有问题。但这次的方案我仔细研究过,技术路线完全不同,而且更加成熟。
data-faype=pay_tag>
可是林建国只是个工人,没有系统的理论基础...王德贵还要争辩。
陈教授打断了他:王主任,我是搞技术的,我只看技术方案的质量,不看人的出身。
张国强在一旁很为难。一方面,他不想得罪省里的工作组;另一方面,他也担心再次失败。
陈教授,要不这样,让林建国参与技术改造项目,但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