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克服疲劳连续作战攻取外城,连攻内城全线受挫
停攻击。
此时,正是23日深夜与24日凌晨交替过渡之时。
此时的情景,数十年后,已是老人的许世友仍记忆犹新:
“我突破部队全线受挫,被阻在内城城下。一场恶战之后,整个战场出现少有的沉寂。”
战场上一片沉寂。
许世友指挥所里,同样是一片沉寂。
指挥所里所有人员的眼睛全望向许世友的那间小房。
口授完“暂停攻击”的命令,许世友一言不发,转身走进小房,关上门。
他们明白,他们的许世友司令员,面临再次作出决定性的抉择,或者说是决策。
他们知道,此时,小房中的许世友一定是面对墙上的地图。
许世友此时果然是面对地图。
他自己说:“兵团指挥所里鸦雀无声。我心里清楚得很,全线千军万马下一步如何行动,全决定我们的果断指挥了。作为战役指挥员,这时候更加深切感到肩负责任的重大。我盯着墙上的作战地图,紧张地思考着。”
地图前的地面上,烟头密密麻麻,几乎铺了一层。
后来,他自己说:“打济南那阵子,烟抽得待别凶,一天抽5包,100支。”
许世友脸上心力交瘁的青灰更深。
更有,他浓密的头发,几天几夜下来,竟变得稀疏,尤其是额前和脑门的两侧,几乎已半秃。
还是后来他自己说:“虽说几天几夜没有合眼,我却一点不感到困乏,心情特别振奋,只是头发成把成把地掉了不少。”
站在地图前,又几只烟头落地。
思考时的习惯动作,搔一把头发,再搔一把头发,不停地搔头发,头发就不断地掉落。
毫无察觉,盯住地图。
思考:打还是撤!
在谋虑济南战役的全盘计划和作战部署中,他甚至没有考虑过会“撤”。
此时,他不得不考虑“撤”。
而且,此时“撤”的意见,已在指挥所里占多数。
理由非常充分且有说服力:
参加部队已连续血战7天7夜,极疲倦也伤亡极大,应补充休整再战,否则再战很难再胜。
尤其是主攻部队受损极大,建制都被打乱,缺员太多,“牛刀子”已不那么锋利。
现在部队密集坚城之下,极难隐蔽,天一亮,就完全暴露在敌空中火力和地面炮火压制之下,将会造成极大被动,甚至极大的伤亡。
还有,毛主席和党中央、中央军委为济南战役制定的时间表是20天至两三个月内完成战役任务,仍有较多时间回旋,并不紧迫。
他们建议,立即把攻城部队尤其是主攻部队撤出,撤到安全地带,进行必要的休整补充后,重振旗鼓,再杀回济南。
许世友的想法与之不同:
“我觉得,在这个节骨眼上,攻城的决心不可动摇!从战场的情形,敌人的四道防线尽失,被我军团团围围在内城之中,惊慌不堪,败局已定。我军不少团,营建制尚较完整,仍具有一定的突击力。如果我们撤下来休整,外围阵地得而复击,前功尽弃。还要估计到,王耀武很有可能趁我部队后撤时来个反冲锋,使我们欲攻不克,欲撤不能,大大增加部队的伤亡,在这种情况下,只能打,不能撤!同时,从战役全局着眼,嬴得了时间,就嬴得了胜利。中央军委曾来电指出徐州方向援敌有出动可能。速克济南,采取的时间越多,我们就越主动。这样既能彻底打掉徐州之敌北援的企图,又能早日为我军南下作战开辟通道。”
不管是打还是撤,都要当机立断。
“时间一分一秒地逝去,激战关头的每一秒钟,对于我们都是极其宝贵的。失其一着,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