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一章
本写满密密麻麻的速记符号。当他在旧收音机里听到英语对话时,脸上绽放出比阳光还灿烂的笑容。高考当天,班主任背着他走过崎岖山路,同学们轮流举着遮阳伞。考场门口,工作人员特意为他开辟了绿色通道。当他用微微颤抖的手写下最后一个字,窗外的蝉鸣声突然变得格外清晰,那是命运转折的声音。

    十、特殊考生:用拐杖丈量梦想的山路

    在西南腹地的乌蒙山区,18

    岁的小峰正用双拐敲击着青石板路,在晨雾中缓缓前行。他的右腿因小儿麻痹症萎缩变形,膝盖以下常年缠着褪色的护具,每走一步都要靠腋下的拐杖撑起全身重量,在陡峭的山路上划出细密的汗痕。通往学校的

    3

    公里山路,他每天要花

    1

    小时才能走完,雨季时泥浆没过脚踝,拐杖常常陷进石缝,他只能手脚并用地爬过滑坡路段。

    学校的教学楼建于上世纪

    80

    年代,狭窄的楼梯没有扶手,小峰每次上楼都要将拐杖横在胸前,用双臂力量拖动身体,一级级蹭上三楼的教室。班主任陈老师看在眼里,悄悄在教务处申请了一间一楼的储藏室改造成临时教室,又用自己的工资买了防滑垫铺在门口

    ——

    这些细节小峰从未说破,却在日记本里写满了

    谢谢。

    备考时,他的书包里永远装着两套教材:一套是向毕业班学长借的旧书,书页间夹着泛黄的笔记;另一套是用奖学金买的盗版复习资料,封皮开裂处用胶带反复粘贴。为了练听力,他在二手市场淘来一台带天线的收音机,每天清晨

    5

    点蹲在宿舍走廊尽头,捕捉短波里模糊的英语广播,呵出的白气在寒冷的空气中凝成雾凇。

    高考当日,全班同学自发组成

    助考小队:男生轮流背着小峰走下山路,女生举着伞替他遮挡突然而至的暴雨。当他坐着轮椅被推进考场时,监考老师特意为他调整了座位高度,主考室里响起零星的掌声。放榜那天,小峰以超出一本线

    52

    分的成绩被省重点大学录取,收到通知书时,他抚摸着烫金校名,拐杖在泥土地上画出一道颤抖的弧线

    ——

    那是他用七年时光,在命运的峭壁上凿出的光。

    8

    高考移民:分数线背后的身份困局

    在珠三角某工业城市,17

    岁的小豪盯着镜子里陌生的校服发呆。藏青色的衬衫领口硬邦邦地硌着脖子,这与老家宽松的运动服截然不同。三个月前,父亲通过人才落户政策将他的户籍迁到西部某省,代价是卖掉了祖屋的一半产权。当他第一次在新学校自我介绍时,后排传来嗤笑:又是个来抢名额的‘候鸟’。

    新省份的教材版本比老家晚两年,化学课上的

    物质的量

    概念让他一头雾水,英语听力里的方言口音更像天书。他每天熬夜补课时,总能听见父母在客厅压低声音争吵:要是被举报了怎么办能差

    20

    分就是

    2000

    个名次,你让孩子在老家当分母吗

    月考排名公布那天,小豪的名字突然被红笔圈住

    ——

    年级主任怀疑他

    跨省刷分,要求重新核查试卷。他攥着答题卡站在办公室里,听着教导主任的质问,指甲深深掐进掌心。隔壁班的女生路过时小声议论:听说他老家一本率才

    15%,我们这儿可是

    30%,真不公平。

    那些话语像针尖一样扎进耳朵,让他想起老家教室后墙的标语:努力是唯一的出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高考之万象简介 >高考之万象目录 > 第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