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章
第08章 勇敢加技术,攻坚战术开新局
口上,30门火炮一起发射,一分钟内发射炮弹300余发,为步兵开辟了前进的道路。

    打进石家庄后,迫击炮更是炮炮上了“刺刀”,采用了间壁射击的方法,从一个院落打另一个院落的敌人,消灭了街巷战斗中的死角,减少了伤亡,而进展却相当快。战后总结时,朱德总司令说,炮兵起了很大的作用,这次集中几十门炮打一个突破口的办法很好,这就学会了使用炮。炮、炸协同,打开突破口;炮、炸、步协同,巩固了突破口。

    战士们在战斗中总结了很多好经验,像迫击炮平射,这就是抵近射击。一般迫击炮的45°是打得最远,战士们创造性地把炮口朝天,竖成85°,迫击炮可以隔墙打,炮弹升到空中就落下,可以打障碍物后面的死角。这样,炮就比机枪还好使,三四百米行,几十米也行,一个人就可以操作。战士们还发明了小鞭赶炮弹,炮尾改装拉火,用手指粗一个棍,拴上一根绳子,捆在炮弹上。炮弹放一半在炮膛里,猛往后一拽,炮弹往后一撞,撞上撞针,就平着出去了。

    这也是没办法的办法,刚开始不敢,不敢怎么办?贴着敌人的炮楼,炮口竖不起来,贴着地皮,平着劲太小,没后坐力,炮弹就飞不远,用手给个后坐力也不行。农民有农民的办法,牛不走,不是用鞭子赶吗?炮弹不走,也用鞭子赶个试试。一试,成了,一打一个准。其实这就是小孩玩陀螺的法子,一抽,一转,炮弹就飞出去了。

    迫击炮手每人都有一个小鞭子,用来赶炮弹。后来还发明了炮送炸药。炮筒多长,木头就多长。木头的粗细和炮弹差不多,把炮弹和木头连接好,炮弹固定在木头上,卸下炮弹尾部的四个翅,绑上炸药,一个孔可以放一个药包,捆紧,里面可以放上雷管,也可以不放。这样,一下就把四个炸药包送上去了。

    清风店缴获了不少迫击炮,每个营都有了迫击炮连。为了打石家庄更有把握,炮兵旅还专门请了在刘伯承那里的神炮手赵章成来当教师,临时培训迫击炮手。赵章成是有名的红军神炮手,曾在冯玉祥部队干过炮兵,到了延安,在炮校当教导队长。最出名的是他用仅有的三发炮弹为红军开辟了通往大渡河的道路。大家都叫他赵老头,其实他并不老,才40多岁,但在十几岁的战士面前,他就显得老了。赵老头确实有经验,根本不用瞄准镜,也不用方向盘,炮一放,他马上就报出角度,指头一比,530米,距离就出来了。一量,一米不差。只见他用两腿夹着两个炮弹,左肘将炮身上部架住,右眼与炮上的瞄准线成垂直线,以便瞄准目测距离。打得很快,老鸦飞一样,十几发炮弹就从他手底下出去了。一般八二炮可打150米,加半个药包可打220米。

    9发9中迫击炮神射手杨贵长,是立功炮连四班的班长,他说,我是老粗,但我学算术很努力,会算术就准确多了。但还是要多打多研究,不光看重各种炮的特点,尤其要看自己炮的特点,一个炮跟一个炮不一样,一个型号的炮也会因为零件变换而使特点不一样。要研究自己的炮,说明书上说底炮打200米,加一个药包远300米,而我们这炮这样打就不准。底炮打250米,加一个药包就350米,加两个就打950米。

    大炮都作了分工,山炮弹道弯,打高;野炮打低,迫击炮打战壕。间壁射击更是创造,专打核心工事,墙太高,手榴弹都不一定扔上去,把迫击炮的炮口竖起85°,几乎就朝着天,炮弹就隔墙打过去了。

    确确实实是“攻坚战术开新面”。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章

首页 >决战石家庄:解放战争档案简介 >决战石家庄:解放战争档案目录 > 第08章 勇敢加技术,攻坚战术开新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