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一章
人——这三个姓氏,竟与二十年前灭门案牵扯甚深。

    周夫人对灭门案记得很清楚。宋慈忽然开口,惊得周氏踉跄后退。她望着眼前的提刑官,竹笠滚落,露出鬓角新添的白发:大人查过县志当年我躲在米缸里,听见凶手说‘留个活口,日后有用’……可我至今不知,为何我李家满门会死在自家绸庄。

    话音未落,乱葬岗深处传来弓弦轻响。宋慈本能地拽住周氏滚向墓碑,一支淬毒的羽箭擦着她发梢钉入泥土,箭尾缠着半截红绳——正是漕帮二当家惯用的标记。赵捕头率人冲来,却见远处竹林里闪过一道青影,靴底沾着的泥点,竟与药铺门口的痕迹一模一样。

    保护夫人回府。宋慈捡起羽箭,箭头的倒钩上挂着半块布料,细辨竟是枢密院官服的暗纹。他忽然想起账房手中的半页账本,枢密院三字旁,还有个极小的李字——那是李记绸庄的李,也是如今枢密院文书李大人的李。

    三更天,县衙刑房传来噩耗:药铺掌柜的尸身不翼而飞,停尸间的墙上用朱砂写着多管闲事者,死。宋慈望着墙上的血字,忽然想起周氏在灵堂的异常——她不是不悲,而是早已算准了一切,包括自己的每一步调查。

    窗外,暴雨冲刷着钱塘石板路,将药铺门口的血痕渐渐冲淡。但宋慈知道,有些痕迹一旦留下,便如骨殖上的青黑,任多少雨水也洗不净——比如二十年前的灭门之火,比如此刻在黑暗中盯着他的,那双藏在老山檀香气后的眼睛。

    3

    银针试毒

    五月初二,布商孙老爷的五十大寿宴席上,玉壶里的梅子酒还未敬完三巡,主人突然手捂胸口栽倒,七窍渗血的模样竟与周员外如出一辙。宋慈赶到时,宴客已作鸟兽散,唯有孙夫人抱着哭哑的孩子跪在席间,裙摆上溅着丈夫吐的黑血。

    大人请看,酒杯底有白色粉末。赵捕头用银针探入残酒,针尖瞬间泛起青黑——确是砒霜无疑。宋慈翻开孙老爷眼皮,瞳孔已缩成针尖状,指尖按在腕脉处,触感细如游丝:毒发前半炷香,他可曾离席

    老爷去了趟茅房。管家刘安浑身发抖,袖中掉出个油纸包,落地时滚出几粒褐色药丸,这是老爷常吃的安神丸,卑职今日亲自煎的药……话未说完,他突然抽搐着倒地,嘴角涌出白沫,指甲在青砖上抓出刺耳的声响。

    速灌粪水!宋慈抓起桌上茶盏,却见管家瞳孔涣散,舌根已发黑——是服下了见血封喉的鹤顶红。赵捕头扯开其衣领,发现后颈有个针眼,周围皮肤呈青紫色:有人趁乱下针,逼他吞毒灭口!

    验尸房里,宋慈将孙老爷的骸骨置于日光下,指节敲在胸骨处:周员外中毒后骨骼现青斑,可孙老爷此处有暗红结节。他用银刀刮下结节粉末,混着米醋在瓷碟中加热,雾气腾起时竟有股海腥味——这毒掺了深海乌头,比寻常砒霜多了三分阴寒。

    深夜,赵捕头抱着账本闯入:大人,孙老爷与周员外合开了‘海昌号’货船,专门跑泉州到明州的航线。半年前,他们曾往枢密院送过三船货物,清单上写的是‘绸缎’,实则……他展开夹在账册里的密信,信纸边缘染着淡淡的檀木香,实则是西域进贡的精铁,按律属禁运品。

    宋慈盯着信上的枢密院大印,忽然想起周氏腕间的玉镯——那是周员外成亲时送的聘礼,镯底刻着海昌二字。窗外传来更夫打更声,三更天的梆子响里,隐约夹杂着漕帮船只靠岸的桨声,与二十年前李记绸庄灭门案发生时的夜,竟如此相似。

    4

    五听断案

    巳时三刻,周氏被带入县衙偏厅。宋慈隔着竹帘观察,见她进门时鞋底蹭了蹭门槛,袖口始终护着左腕——那是藏着秘密的人惯有的防备姿态。

    周夫人可知,你夫君与孙老爷同中乌头之毒宋慈放下茶盏,茶雾模糊了周氏的脸。她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南宋提刑录:血案迷踪简介 >南宋提刑录:血案迷踪目录 > 第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