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长治新貌
黑龙转忧为喜地说:“我们能在这里安家落户,也就不枉此行了。”说好便好,它们选择了一个深莫测的岩洞,人不知鬼不觉地住了下来。但住了一段时间以后,它们又发现这里也有美中不足之处。众龙子议论纷纷地说:“这地方什么都好,可就是缺水,有刹风景且不必说,对我们这些水生水长的来说,长此下去也受不了。”还是那位年长的黑龙点子多,听了大家的议论胸有成竹地说:“这件事我早已想过了,选一个黄道吉日,我代表大伙返回龙宫,向父王借一点东海水来也就够了。”众龙子听了,连声叫好:“还是兄长高见。”

    一天夜里,仙堂山阴云密布,风雨大作,伴随着雷鸣电闪,仙堂寺周围不时发出叮叮当当的响声。听到这非同寻常的响声。听到这非同寻常的响动,寺内的一位老方丈翻身下床,借着电光抬头一年,只见有九条金龙在云雾中忽隐忽现地穿来穿去,忙个不停。然后,便陆陆续续地向寺院南面的深岩大洞隐去。霎时间,奇迹出现了,只见寺内五泉涌流,股股清泉直泻而下。老方丈被这一神奇的动人场面惊呆了,双手合十,朝着洞口的方向默默念道:“阿弥陀佛,善哉!”

    第二天,九龙戏水,造福于民的喜讯不胫而走,传遍了千家万户,传遍了上党大地,人们成群结队地来到了仙堂山上,来到了九龙蟠踞的洞口,观瞻胜景,焚香还愿,感谢九位龙子的大恩大德。打那以后,每遇旱年,人们就斋戒三天到洞口向九龙祈雨,无不灵验。

    人们为了永远怀念九龙频降甘露、普救众生的业迹,把九位龙子访问旱情的村子叫做九龙,把小龙出逃避难的地方叫做藏龙(后改称常隆),把九龙定居仙堂山的岩洞叫做九龙洞。至于是什么时候又将九龙洞改称黑龙洞的,那就不得而知了。

    “马和尚”的由来

    在长治县五龙山一带,有一个“马和尚”的传说。相传,五龙山松树和其它山上的松树不一样。五龙山松树直捋捋的钻天钻天高,都是扭丝往上长,棵棵都是栋梁材,树冠全是尖尖塔,没有一棵平顶松。三镇二十八村都把五龙松叫“神树”,没有一个人敢偷砍偷伐。可是,到了北宋嘉佑年间,黄梅寺一个和尚准备还俗,生了奸心,以修路为名,伐得几株大松树,卖得一些银两,在五龙山附近的一个村庄置办庄田娶老婆。正当洞房花烛夜时,他突然暴病身亡。新娘子将他葬埋后,招赘新郎倌重新过日子。第二年春天,这户人家的一匹母马产下一头小马驹,小马驹忽作人言,说自己生前是黄梅寺内还俗和尚,因偷伐松树被罚作牲畜以赎罪过,恳求主人把他施舍到黄梅寺终年拉磨碾面,赎罪还债。那马成年累月拉磨,转啊转啊,人们都称它“马和尚”。此人出生何地,难以说清。但古《长治县志》确有记载。

    上党历史大事件

    曹操太行征高干

    建安七年(202年),曹操率领大军攻取战略要地上党郡治壶关城。曹操围壶关时,因长途跋涉,急于速决,曾下令把固守城池的袁绍之将卒“城破皆坑之”。后冷静思考后,觉得自己的想法和做法是错误的,便收回成命,放天东门,使守城将卒突围弃城而去,曹操没费吹灰之力便获其城。

    建安十年(205年)十月曹操李典、乐进、张燕攻打并州、高干守住天险壶关口,曹军久攻不克。第二年正月,曹操亲自前往攻之,高干据关难击,曹便如集众将共谋破干之计。荀攸说:“若破干,须用诈降计方可。”曹操分析了当时的情况,高干凭借天险和坚固的关城,攻坚不易;况且自己是长途跋涉,将士疲惫,粮草缺乏,不宜久战。诈降高干,见了高干听后佯说:“曹新到,可乘其军心未定,今夜劫寨,某可当先。”高干听后大喜,从其言。是夜干亲引万余军前去劫寨。将至曹寨,突然背后喊声大震,伏兵四起。此时高干方知中计,急回关时,乐进、李曲已夺下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决战长治:解放战争档案简介 >决战长治:解放战争档案目录 > 长治新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