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治新貌
了关。高干无奈夺路逃跑,后被王琰所杀,其人头也被王琰献予曹操。
曹操两次攻克的壶关,并非一地,前者指的是壶关县城。古代的壶关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战略要地,其辖地包括长治。早在东汉末年,上党郡治就置于壶关。当时的上党郡辖域相当于今和顺、可榆社县以南、沁水流域以东的广大地区。袁绍得并州后,曾派重兵镇守上党。曹操即得冀州,自然要夺取上党这块兵家必争的战略要地。所以才有建安七年围壶关之举。曹操曾作乐府诗曰:“北上太行山,艰哉何巍巍,羊肠坂诘屈,车轮为之摧。”羊肠坂就在壶关县境内。
李隆基发迹潞州
李隆基(685-762年),即唐玄宗皇帝。中宗景龙元年(707年)四月,李隆基以临淄王的封爵和卫尉少卿的四品官职,兼任潞州别驾,第一次来到潞州(今长治市)。景龙三年(709年)十月卸任回长安。延和元年(712年),即帝位。在潞州治政近三年。
李在潞州时,多方延揽人才,收取民心,显示了杰出的政治才能,“有德政、善僚属、礼士大夫、爱百姓”。理政之余,还修造了一所宏丽的府第,后面建有“德风亭”(旧址在今长治市府上街)。亭西有辇道接“盾花梳洗楼”(旧名游岭,即今牛岭)。他常和潞州名士、幕僚、契友在这里赏景赋诗、评论国事。谈到唐太宗的赫赫功绩,他往往仰天长叹,似有无限感慨;谈到当时秉政的中宗、韦后,他不过微微一笑,似乎不屑一顾。而当大家谈到各自的抱负时,他却静静地听着,不置一辞。大家问他,他又笑而不答。酒到酣处,他离席起舞,吟唱起汉高祖的《大风歌》,大家才知道他的志趣不凡。由于他风雅博学,平易近人,礼贤下士,有识之士都乐于归附。李隆基选拔人才,能够不拘一格。如后来封为霍国公的王抟仲,“本高丽人”,父亲犯罪,没有官奴,只因“性识明悟”,他就引为心腹,让毛仲“伏事左右”。又如后来封为成纪侯的李宜德,为人家奴而“矫捷善骑射”,他就“以钱五万买之”。同时暗中蓄积武力,伺图展露身手。景龙三年(709年)十月,李隆基带着精锐将士卸任回长安,就让毛仲、宜德二人“挟弓矢为翼”,后来,李隆基以皇侄身份起事,诛韦后及其党羽,拥立他的父亲睿宗,为他不皇帝打通了道路。李宜德参加了诛除韦后的行动。王毛仲则参加了陈镇压太平主谋乱的行动,为李隆基当皇帝扫除了最后一道障碍。三年后,李隆基即帝位,开创了与“贞观之治”齐名的“开元盛世”。
朱温称帝后,派兵10万向潞州杀来,潞州守将李嗣昭紧闭城关,固守不出。梁军久攻不下,便在潞州城下(今郊区南、北寨)筑长城,状如蚰蜒,内防冲突,外拒援兵,谓之夹寨。双方相持一年有余。这一年李克用沉疴不起,临终时将大权交于其子李存勖,并嘱其三件事:一解潞州之围,二灭梁报仇,三复唐宗社。
李克用死后,李存勖继晋王。梁军以李克用新丧、李存勖新立而放松戒备。李存勖亲率周德威及大军从太原出发,疾驰6日抵达黄碾(今郊区黄碾镇),来到三垂冈下。李存勖想起当年其父在此鼓瑟饮酒的情景,不禁感慨万千,遂伏兵三垂冈,而梁军对此却毫无察觉。
第二天清晨,适逢天降大雾,李存勖指挥大军一鼓作气,直捣梁之夹寨,梁军尚在梦中,仓促中不及应战,被晋军杀得大败,死伤逾千,马匹器械遗弃无数。从此,李存勖与后梁朱温隔河(黄河)相望,成对峙之势。
开平五年(911年),李存勖大败朱温于河北高邑,并逐步占领河北,同光元年(923年),灭后梁,即帝位,国号唐,史称后唐庄宗。
长乐急袭战
1938年4月4日,日军以第一O八师团为主力,出动兵力3万余人,分九路向我晋乐南抗日根据地分进合击,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