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章
长治新貌
士永垂不朽”。

    展览馆收集了大量珍贵史料和实物。展览馆前依次竖立了14块石碑,分别刻写着薄一波、李雪峰、陈志坚、欧致富等领导人的题词。1991年山西省国防工办在兵工厂旧址处建造了一座军工亭,共青团山西省委在陵园入口处树起一座水泥质红色火炬,将此列为全省青少年教育基地。

    黎城四桥

    分别位于黎城县的柏峪乡柏峪村与上遥镇上遥村等地。1942年,太行抗日根据地旱情严重。中共太行区党委积极组织全区军民开展“生产自救,抗灾度荒”运动。八路军第一二九师指战员和涉县、黎城人民共同兴建了漳南、漳北两条水渠,总长47华里,引漳河之水,浇灌沿途土地4000多亩。1943年7月,当地军民将两条渠上的四座石桥分别命名为“小平桥”、“伯承桥”、“秀峰桥”和“省贤桥”。

    以八路军第一二九师师长刘伯承命名的桥高14.6米,宽3米,跨度长7米;以八路军第一二九师政委邓小平命名的桥高8米,宽3米,跨度长3.5米;以边区政府主席杨秀峰和修渠中牺牲的东社村民工程省贤命名的两座桥都横跨在两条渠上。至今,这四座桥仍完好无损。在“小平桥”南的五仙山下还建有纪念亭,亭内石碑上刻有杨秀峰,薄一波、戎子和等领导人的题词:“自力更生,抗旱度荒”;“群策群力,人定胜天”;“创造丰衣足食的生活”。今天,这4座桥已成为向广大群众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生动教材。

    八路军总部王家峪旧址

    位于武乡县城东35公里的山区。1939年10月11日,八路军总部从砖壁进驻王家峪,1940年10月5日返迁砖壁,共驻360天。总部在王家峪期间,司令部借住在张昌绪家院内。朱德总司令住东房,彭德怀副总司令住西房,左权副总参谋长住南房。朱、彭指挥根据地广大军民开展生产自救运动,粉碎了敌人的经济封锁,打退了国民党的第一次反共高潮,进一步巩固了太行抗日根据地。1961年3月4日,王家峪被国家确定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64年对外开放,是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重要场所。

    北高庙烈士陵园

    位于长子县城北关。1945年8月,阎锡山军入侵长子之后,北高庙便成为其据守长子的据点。同年9月,上党战役打响后,晋冀鲁豫军区司令员刘伯承、政委邓小平,在指挥解放长子城战斗中,把夺取北高庙作为攻克长子城的关健。战斗打响后,阎军凭借北高庙这一有利地形负隅顽抗,致使担任主攻任务的八路军第三八六旅第七七二团连续4次冲锋受挫,数十名战士在这里英勇献身。之后,第七七二团改变战术,昨夜迂回守敌侧背,乘敌疲惫睡觉之时摸上山顶将阎锡军全歼,有力地支援了登城的各兄弟部队,使长子县城获得解放。

    为了缅怀先烈,中共长子县委、县人民政府于1946年元月在这里兴建了长子县烈士陵园。陵园主要建筑以其地势分为上下两层。下层建有陈列室和纪念亭,在苍松翠柏中安葬着烈士的忠骨。上层筑有烈士塔,塔高9米,六角形,斗拱飞檐,描梁雕柱。塔内竖石碑16座,分别记载着全县500余名死难烈士的姓名及生平。原太岳行署主任牛佩琮在烈士碑上亲书了“一切为着人民利益的精神不死”13个苍劲大字。1986年,陵园经扩建整修后,更加庄严肃穆。

    全书结束!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章

首页 >决战长治:解放战争档案简介 >决战长治:解放战争档案目录 > 长治新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