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长治新貌
,是中国唯一一座全面反映八路军和华北各根据地8年抗战史实的大型军事专题纪念馆。是集教育、科研、旅游观光为一体的优秀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副处级建制,直属山西省文物局。位于八路军总部长期驻扎过的太行山区山西省武乡县县城。馆址背倚凤凰山,面临漳河水,景色秀丽,交通方便,太焦铁路纵贯县城,榆黄、沁温公路在此交汇。

    八路军太行纪念馆占地面积180000平方米,馆区主要分为主展区和游览区两大部分。主展区包括八路军简史陈列厅、八路军将帅厅、日军侵华暴行厅;游览区包括八路军游击战术演示厅、八路军抗战纪念碑、八路雄风碑林、徐向前元帅纪念亭等。风景秀丽的凤凰山,山上绿树成荫,鸟语花香,曲径通幽,站在山顶远望,巍峨的太行山层峦迭嶂;俯瞰脚下,清澈的漳河水环绕迂回。

    在伟大的抗日战争中,英勇的八路军出生入死,浴血奋战,战绩辉煌,为纪念这一光辉的历史,70年代末,老区人民就以满腔热情,倡议筹建八路军总部纪念馆,并呈送中央领导批示。1979年9月28日邓小平、杨尚昆、浦安修一起审查陈列设计方案时,邓小平同志指出“不要单纯反映领导机关和领导人,要把所有的八路军将士和根据地人民同仇敌忾反击侵略者的壮举都反映进去,历史是人民书写的。”并当场题写了“八路军太行纪念馆”的馆名。根据邓小平的指示精神,该馆的展览指导思想是“全面反映、突出三个重点”,即:全面反映八路军和根据地史实,突出中共中央北方局、八路军总部和太行腹心基地。

    全馆收藏珍贵历史照片700多张,展出483张,其中反映百团大战的现场照片36张系在全国首次展出。

    文物800多件,展出523件,其中红军长征时用的行军锅,外国朋友用的外文打字机等珍品26件,题词厅悬挂着邓小平同志为八路军太行纪念馆题写的馆标和杨尚昆、徐向前、聂荣臻、薄一波、秦基伟等40多位中央领导的题词。八路军太行纪念馆,通过大量的照片、地图、图表和珍贵的革命文物,展示了太行抗日原貌,宣传了八路军的功绩,再现了朱德、彭德怀、刘伯承、邓小平、杨尚昆等老一辈革命家的光辉形象,填补了全国八路军博物馆的空白。

    1988年9月3日,中共中央、中央军委委托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兼国防部长秦基伟和李德生、陈锡联、何正文组成军委代表团重返太行,参加八路军太行纪念馆开馆剪彩仪式。开馆后参观者络绎不绝,成为各界人士瞻仰八路军丰功伟绩,怀先烈创业艰难,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场所。

    黄崖洞革命纪念地

    位于黎城北部45公里东崖底镇上赤峪村西。1939年7月,八路军总部军工厂将榆社韩庄修械所迁到黄崖洞水窑山进行扩建。半年后发展成700多人的兵工厂。生产步枪、刺刀、掷弹筒、五零炮等各类武器和弹药,年生产量可装备16个团,成为华北抗日军调集5000余兵力,大举进犯黄崖洞兵工厂。

    守备兵工厂的八路军总特务团和当地民兵密切配合,在八路军副总参谋长左权、特务团团长欧致富、政委郭林祥的指挥下,经过八昼夜的浴血奋战,歼敌千余,胜利地保卫了兵工厂。1942年9月,为纪念在保卫战中牺牲的革命烈士,在水窑山中修建了一座烈士公墓并建起一座7米高的纪念碑,碑文上刻着43位烈士的英名和原八路军总部特务团团长欧致富撰写的碑文。1971年又修建了“黄崖洞保卫战殉国烈士纪念塔”。1985年省、地、县三级政府对黄崖洞进行大规模的修整,修复了兵工厂厂房,新建了牌楼、纪念塔、展览馆、镇倭塔及一些风景建筑。牌楼雄伟壮观,正中是原中共中央军委主席邓小平亲笔题写的“黄崖洞”三个遒劲的金色大字。纪念塔正面工笔隶刻“黄崖洞殉国烈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决战长治:解放战争档案简介 >决战长治:解放战争档案目录 > 长治新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