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祁衡突然切换了车载音乐。轻柔的钢琴曲流淌而出,程微意瞬间认出了这首曲子——德彪西的《月光》,七年前她画图时的必听曲目。
两人都没再说话。雨声、钢琴声和引擎的轻响交织在一起,奇异地安抚了程微意紧绷的神经。她偷偷看向祁衡的侧脸,发现他嘴角挂着一丝几不可见的微笑。
车子在她公寓楼下停住。雨小了些,但祁衡还是撑伞送她到门口。
周三早上九点,我来接你。他把伞递给她,记得穿舒适的鞋,要步行很久。
程微意点头,突然想起什么:等等。她从包里拿出一本书,《听见你的声音》的正式版,上周刚发行。既然你收集了我的书...这本应该也在你的柜子里。
祁衡接过书,指尖轻轻抚过封面:谢谢。
那个柜子...程微意犹豫了一下,为什么上锁
祁衡的眼神闪烁了一下:怕灰尘。他后退一步,周三见。
程微意看着他回到车上,直到尾灯消失在雨幕中。她转身上楼,心里明白,祁衡刚才又对她撒了谎。
那个锁,锁住的不是书,而是他不敢轻易触碰的回忆。
第四章:夜话晨霜
周三清晨,程微意提前十分钟下楼,发现祁衡的车已经等在公寓门口。他今天穿了件深灰色休闲衬衫,没打领带,看起来比在办公室时随意许多。
早。程微意拉开车门,一股咖啡香气扑面而来。
祁衡递给她一杯纸杯咖啡:加双份糖浆,小心烫。
程微意接过咖啡,指尖不小心碰到他的手,两人同时缩了一下。她没想到他还记得她喝咖啡的习惯——加双份糖浆,因为总觉得美式太苦。
谢谢。她小声说,抿了一口,甜度刚好。
车子驶向老城区,清晨的阳光透过车窗洒在程微意的膝盖上,暖融融的。祁衡开车很稳,转弯时会下意识减速,这个习惯七年未变。
昨晚我看了你发来的方案。祁衡打破沉默,关于把2号楼做成文学主题空间的想法很好。
程微意眼睛一亮:真的我还担心会不会太理想化。
理想化不是坏事。祁衡转着方向盘,这个区域需要一些不一样的东西。
二十分钟后,他们到达老城区入口。周扬和另外三名设计师已经等在那里,见到程微意从祁衡车上下来,周扬的眉毛几乎要飞进发际线。
祁总,程顾问。周扬迎上来,递给每人一份资料夹,按照昨天的讨论,我们今天主要考察1、2、5、9号楼的结构状况。
一行人走进老城区。七年来,这里的建筑更加破败,但风骨犹存。程微意走在熟悉的石板路上,回忆如潮水般涌来——她和祁衡曾在这里的每一条小巷中留下足迹,讨论每一栋建筑的历史与可能。
2号楼的情况比预期好。祁衡检查着墙体的裂缝,木质结构基本完好,重新加固后可以做你设计的文学沙龙。
程微意走近细看,突然指向二楼的一处窗框:那个位置可以改成落地窗,配上区,正好利用自然光。
祁衡若有所思地点头:采光确实理想。周扬,记下来,让结构组评估可行性。
他们一栋接一栋地查看,程微意的创意源源不断——将天井改造成诗歌花园,利用老楼梯间的转角设置微型朗读台,在砖墙上投影经典文学作品选段...团队的设计师们起初还持保留态度,渐渐地开始积极加入讨论。
程顾问的想法太棒了!年轻的女设计师林莉兴奋地说,这种文学与建筑的结合正是我们缺少的视角。
祁衡站在一旁,目光落在程微意身上。她讲解方案时眼睛发亮,手势生动,整个人仿佛被某种内在的光芒照亮。七年过去,她对建筑的热爱丝毫未减,只是多了几分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