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产检回来那天,林岁宁坐在出租车后座,窗外阳光正好。
她小心翼翼地展开那张B超报告,孩子双顶径标准,胎心率平稳,一切都在预期中。医生笑着说:可以准备待产了,恭喜。
她也笑了。那一刻,她真的以为幸福近在咫尺。
手机振动了一下。
屏幕跳出他的名字——沈知屿。
她下意识点开,以为会是一句等你回家或今晚想吃什么。
却是一行冰冷到极致的文字:
【我爱你,但孩子打掉吧。我妈不同意。】
指尖一颤,屏幕坠落在膝头。
耳膜嗡鸣,出租车里播放着旧歌,像嘲讽。
她努力回想,九个月前,是他单膝跪地为她戴上戒指,说:有你有家,有孩子,才圆满。
而现在,他用一行字,干净利落地,把她推下爱情幻觉的万丈深渊。
出租车猛然转弯,她扶住肚子。胎动轻颤,像孩子在询问——爸爸不要我们了吗
她看着窗外疾驰而过的街景,眼泪倏然滑落。
一切,从这一刻,改变了。
1
林岁宁回国那天,天正热。
机场外的柏油路像在冒烟,阳光直直地洒在肩上,热得发烫。她戴着墨镜,一手拉着行李箱,一手拿着平板,正和助手视频确认展览布置。
那个主视觉太暗了,换我上一张《朝露》。位置调高一点,别挡到投影灯。她语气清淡,却不容置疑。
她的插画在海外小有名气,在国内尚属初试锋芒。这次展览,是她为自己重新开始铺设的一场路演。
展览开幕当天,场地人潮涌动。
冷气不够强,她却站在画前,神情沉静,像她画里的风。
那幅名为《迷路》的画前,一个穿着深灰衬衫的男人站了很久。他身形修长,剪裁得体,一双眼凝视着画中那只站在暴雨里的小狐狸。
林岁宁注意到他。他却先开口:
它为什么不躲雨
她回道:它在等人。
男人转头看她,微微一笑。
我是沈知屿。沈氏文化的负责人,这次的主要赞助人。
林岁宁。她也笑了笑,这幅画画的是我自己。
他愣了愣,然后道:原来你也在等人。
她没答。
后来有记者来采访,他主动让出位置,说主角该是她。结束后,他请她喝了杯薄荷气泡水。她犹豫了一瞬,答应了。
那天夜晚的风也带着薄荷味,她坐在小馆的露台边,他给她讲在博物馆读书的往事。
我小时候也画过画,画得很烂。他说,后来发现,还是看别人的画舒服些。
所以你选了文化产业
所以我选了你。
这句玩笑说得太轻,却像一颗石子,落在她心湖中央。
他们的第一次见面,就像一场诗意的误入。没有突兀,没有套路,像久别重逢。
之后,他们开始频繁见面。
有时是他主动来画室送咖啡,有时是她去他公司楼下送新作。他总能准确地猜中她想吃什么,哪怕她只是说今天想来点咸的。
有一次她加班画图,凌晨两点突然想吃糖炒栗子。他半小时后出现在门口,手里提着热腾腾的袋子,额头还冒着汗。
她打开门,愣了一下。
你疯了
你不是想吃他扬了扬袋子,刚出锅的。
她盯着他看了几秒,低声道:我只是随便说说。
可我不是随便的人。他说。
那一刻,她心动得猝不及防。
她以为他是那种世事练达的成熟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