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我给她回了句:“好好活。”
窗外天色微亮,像是一种预告。
一种属于我们自己的,崭新的天光。
这一年我没在本市过年。
春运开始那天,我订了去西藏的票,没人知道。
我关掉家属群的提醒,换了张新卡。
列车过秦岭时,天光低沉,雪线之下,我把那串自出生起就被安排好的中药名念了一遍。
一枝、二宝、三棱、四季、五倍、六月、七里。
我是第七个女儿,他们想让我止住这场“灾祸”。
但我只想活出我自己。
我在拉萨租了间有阳台的房子,白天写项目提案,晚上读各家的医案资料。
没日没夜,像逃难,也像重生。
三个月后,我拿到了城市医疗创新项目的投资启动金。
第一次以“程七里”的名字出现在行业论坛上,主讲嘉宾一栏,后面没有父亲、没有家族、没有归元。
我拎着电脑包走上讲台那天,后台有人打电话来,是五倍姐。
她说:“妈住院了,子宫癌晚期,医生说撑不过秋天。”
我没有说话。
她在电话那头叹了口气:“七里,你想不想回来?”
我想。
但不是回去被鞭打的羊群里,而是以人的身份。
我回程家那天,归元不在。
听说他去深圳出差,要谈融资。
厨房飘着鱼汤味儿,三棱姐蹲在灶前,手掌压着锅盖。
我站在门边,她仿佛没看到我。
“我听说你搞的那个公益平台上了《人物》了?”她突然说。
我嗯了一声。
“你那张照片拍得真好。你不笑的时候,和奶奶年轻时候真像。”
我抬头看她,她没看我,只是把锅盖掀开一点,试了下咸淡。
现在我站在他们面前,干净利落,穿着高领衬衣,腕表精准地停在十点整。
我坐到老宅那张方桌前,看着母亲躺在沙发上。
她瘦了,脸陷进去,头发用毛线帽盖着,眼睛半睁不睁。
我喊了她一声。
她没有回我。
但她的手微微颤了一下。
晚饭时,七个人第一次围坐一桌,缺了归元。
母亲吃不下,但她坐在那里,像在主持一场告别宴。
“七里这几年在外面也不容易……”
四季姐突然开口,“其实我后来经常在手机上刷到她,蛮厉害的。”
“是她厉害,”一枝姐说,“她有路子,背后还有医院撑着,她是程家的希望,我们都不是。”
“你别阴阳怪气的,”六姐夹菜时打断她,“以前是你成天嚷嚷着想出去的,现在她真走出来了,你又说风凉话。”
我没说话。
这些年,她们过得都很辛苦。
辛苦到知道什么时候闭嘴,什么时候站队,什么时候把委屈吞下去。
那顿饭吃得很静。
没人提起归元。
也没人再让我回家了。
我在程家住了五天。
第五天,她突然拉着我的手跟我说:“我对不起你们……”
我没有说话。
她盯着我看了很久:“我年轻的时候也想读书,但你外婆总说,女孩子读书没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