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一章
的温度透过两层乳胶手套传来。放大镜下的刻痕突然清晰——两个小人中间分明是颗被箭头贯穿的心。

    修复室空调发出轻响,他低头时金丝眼镜链扫过我肩膀:公元前841年的我心悦你。这话像把洛阳铲,突然掘开我小心掩埋的记忆。三年前在二里头遗址,他就是这样指着陶器上的刻画说:夏朝人用这个符号表示我想和你一起吃晚饭。

    暴雨突至时我们正在拼接东汉画像砖。他脱下白大褂罩住刚修复好的部分,自己衬衫后背很快被空调冷凝水浸透。我递去毛巾时瞥见他手机屏保——竟是我们分手前在敦煌拍的星空,他当时说拍毁了要删掉的。

    林工看这个。他突然指向电脑屏幕。多光谱成像显示的绢帛残片上,浮现出褪色的胭脂指印。唐代女子在寄给戍边丈夫的战袍里,他的声音突然放轻,会故意按上唇印。

    窗外闪电照亮他侧脸,我看见他喉结动了动。他白大褂右口袋微微鼓起,露出糖水店外卖单的一角——那家店在城东,而考古所在城西。

    后来我发现每只糖水碗底都刻着极小的数字。当第七个坐标点在GIS系统连成线,光标正落在黔东南的某个苗寨。那是我们第一次共撑一把伞的地方,雨水把两本工作笔记泡成了同一种黄褐色。

    深夜修复唐代香囊时,镊子突然碰到异物。剥开已经碳化的丝绸,里面藏着张对折的宣纸。沈叙白的字迹墨迹犹新:见字如晤。今天在库房看见你在修复婚书,突然想起《东京梦华录》里说,宋代夫妻...

    信纸在紫外灯下显出更多内容。原来分手后第三个月,他偷偷申请调来省博合作项目;原来我获奖的那套修复工具,不是单位配发而是他托人在德国定制;原来每个加班的雨夜,停车场那辆开着暖风的车不是巧合。

    月光突然透过天窗洒进来,照在香囊上未清理干净的金粉。我听见背后传来熟悉的脚步声,他手里捧着那只我以为早就被扔掉的浅蓝保温杯。

    青铜镜的解读报告,他声音有些哑,还差最后一行结论。他的钢笔尖悬在纸上,墨水滴成小小的圆。我接过笔写下专业术语后的潜台词:经成分检测,铜锡比例与同时期器物存在显著差异——因为掺入了匠人融化的婚戒。

    银杏叶飘进窗棂时,他正用修复刀揭开那张清代婚书的衬纸。朱砂写就的合婚庚帖下,藏着我们当年在文物普查时互传的便签。他像对待出土文物那样,用绫绢托住我颤抖的手:缺失部分可以用余生来补全。

    第三章:鎏金时光

    省博特展前三天,唐代金凤钗在运输中突然断裂。我盯着X光片上那道细如发丝的裂痕,耳边是馆长焦急的声音:德国专家团后天就到,这套首饰是文化交流展的核心展品。

    火镀金。沈叙白的声音从文物CT机后传来,他白大褂袖口沾着刚检测用的显影剂,《唐六典》记载的鎏金工艺,能修复内部结构损伤。他推了推滑落的金丝眼镜,就是需要连续工作36小时。

    我看着他打开随身带来的黑檀木工具箱。麂皮衬布里除了精密仪器,还整齐排列着我送他的所有小物件:刻着名字缩写的钢笔、敦煌买的铜铃铛、甚至是我们第一次约会时的电影票根。那张票根边缘已经泛黄,上面用铅笔写着林知夏打瞌睡时睫毛颤动频率:每分钟32次。

    data-faype=pay_tag>

    开始吧。他点燃酒精灯,蓝色火苗映亮他眼下的青黑。我这才注意到他左手无名指有道新伤——那是为赶制金汞齐被熔金烫出的水泡。

    高温让修复室充满灼热金属气息。当第五次淬火失败时,我咬着嘴唇看金箔在坩埚里蜷缩成团。当年在德国,我突然开口,每次实验失败就会想起你说的青铜器要碎七次才能成器。

    他调整喷枪的手顿了顿。三年前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修复情书简介 >修复情书目录 > 第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