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一章
画出螺旋纹,从来就没被偷走。

    我看着手中的鹦鹉螺壳愣了愣没说话只是向着老板道了声谢便回到房间,房间里的海盐香薰还燃着,烟雾在落地窗前织出薄纱,将暮色中的海面滤成蓝灰色。我把鹦鹉螺壳放在床头柜,台灯暖光爬过螺旋纹,第108道凹槽处果然有极细的划痕,用指甲轻触,能摸到凹陷里嵌着的金粉颗粒——和林砚之画《雾岛》星芒时用的威尼斯铜锈金分毫不差。纸条被海水泡过的质感粗粝,被偷走的夏天几个字的笔锋里,藏着半片蓝花楹碎屑,我凑近鼻尖,还能闻到混合着松节油的雨腥气。

    抽屉深处的铁皮盒里,躺着十二枚贝壳画片,最后一枚空白瓷片旁,狼毫笔杆上的禾字被摩挲得发亮。当鹦鹉螺壳与画片摆成扇形,月光恰好穿过壳顶气孔,在瓷片上投出螺旋状光斑,光斑中心的金粉突然排列成箭头,指向衣柜顶的樟木箱——那是今早整理时没敢打开的箱子,箱盖上结着蛛网,绳扣样式是林砚之教我的双渔人结。我将樟木箱从衣柜顶拿下,手指轻轻摩挲着双渔人结,指尖微微用力打开了木箱。

    木箱开启的吱呀声里,樟脑味混着蓝月亮洗衣液的清香扑面而来。最上层是件叠得方正的白衬衫,领口处的海浪刺绣边缘泛着毛球,正是我十七岁那年用他的钛白颜料画的。衬衫下压着本防水笔记本,2015年7月16日的页面被反复划破又粘贴,她说再也不想看见海底下,用修正液覆盖着另一句话:但她不知道,我在每个浪尖都画了她的眼睛。

    接缝处的红绳突然散开,露出里面缠着的纸条——是林砚之的字迹:108片扇贝壳,一片给相遇,一片给离别,剩下的,等潮水教会我们数数时,再告诉你。字迹边缘有干涸的水痕,像泪滴划过又被海风吻干。

    我慢慢抚摸着这些物品思绪渐渐飘远,直到月光从窗棂斜切进来才回过神,决定在鹿岛开个画廊。

    画廊开幕那天,鹿岛的旧灯塔被改造成螺旋上升的展厅,海盐气息混着蓝花楹香在钢结构间流转。窗外的雨织成灰蒙蒙的帘幕,却挡不住展厅内的暖光。我站在入口处,看着观众们鱼贯而入,《雾岛标本》系列占据了整面墙。最中央的装置艺术里,三十枚碎壳拼成完整的鹦鹉螺,每片裂痕里都嵌着林砚之的信碎片。观众们站在玻璃展柜前低语,有人说这是破碎的圆满,有人说时间的伤口会开出珍珠。

    小棠穿着黑色旗袍来开幕酒会,她的钻戒换成了银质尾戒,红绳还系在腕间:当年我在阁楼发现这些信时,他已经病了。她的指尖划过展柜,声音轻得像雾,他说每片碎壳都是没说出口的话,说你一定会懂。她摘下银质尾戒,露出内侧刻的砚字:他说每片碎壳都在等重逢的缺口,就像潮汐永远在寻找海岸。她的指尖掠过展柜,在2015.7.15的信碎片上停留,那里嵌着半颗红绳的珠子,这是他临终前拆下来的,说要寄给最重要的人

    我望着窗外的秋雨,想起前天在鹿岛医院查到的记录:林砚之,2023年3月12日入院,诊断为肺癌晚期,同年7月15日在睡梦中离世。遗物清单里有个快递盒,收件人地址是十年前我在北京的旧公寓。

    他最后说,小棠从手袋里拿出张画,是未完成的《雾岛·终章》,白船的位置多了个撑伞的人影,雾岛的雾散了,礁石上的画却永远不会干。她递给我一个碎片标本

    ,放下手中的画便离开了。

    酒会结束时,鹿岛的海风穿过落地窗,掀起了那张《雾岛·终章》。画中的撑伞人影穿着我的牛仔裙,伞面是林砚之惯用的钛白色,船舷的小字在灯光下显形:每个退潮的缺口,都是涨潮的伏笔。我收到鹿岛民宿老板的消息,附来张照片:阁楼的天窗修好了,阳光正晒着画架上的新画布。画布里,完整的鹦鹉螺壳躺在退潮的沙滩上,远处的白船正披着霞光驶来,船舷上隐约有行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鹿岛潮汐,爱与时光的拼图简介 >鹿岛潮汐,爱与时光的拼图目录 > 第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