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50米每秒的横风中,他连续命中十个移动靶,陈卫东的观测镜里映出奇异光斑:每个弹孔都精确分布在靶纸的北斗七星方位。庆功宴上老周醉醺醺地嚷嚷:这小子把土豆雕成弹头样!
深夜查哨的陈卫东,在程旭的储物柜里发现了更惊人的东西:用弹壳熔铸的微型墓碑阵列,每个底座刻着射击参数。最中央的铜碑上嵌着块碎瓷片——正是他六岁那年打碎的祠堂瓷瓶残片。
春节战备值班时,程旭在哨位收到了爷爷寄的包裹。褪色蓝布裹着奶奶的假牙模具,在月光下泛着珍珠母光泽。他想起老人临终无法闭合的嘴,此刻含着的或许不是未尽的牵挂,而是某种穿越生死的弹道计算。
4
抉择
战术平板蓝光映在程旭眼底时,他正在用军刀削铅笔。转业报告上的申请理由栏空白如未装订的靶纸,刀尖划过木纹的触感让他想起奶奶刻碑的夜晚。警报声撕裂夜空瞬间,铅笔芯啪地断在家庭负担的负字上。
国奥大厦28层,三名持枪劫匪。队长甩来的建筑图纸在会议桌铺开,程旭看见自己的倒影恰好落在二十八楼平面图的教室位置。钢化玻璃幕墙的折射参数让他太阳穴突跳——这是狙击手最痛恨的镜面迷宫,每块玻璃都可能暴露瞄准镜反光。
电梯井的应急灯把众人脸庞染成青灰色。程旭将全家福塞进防弹背心夹层时,塑料封皮擦过锁骨处的旧伤疤。照片是去年用无人机拍摄的,父母站在老家阳台上方,爷爷轮椅的金属扶手在夕阳下泛着冷光,像未击发的子弹。
突击组需要伪装电工。队长话音未落,程旭已套上沾着机油的连体服。当他把测电笔插进后腰时,冰凉的触感突然与记忆中某次排爆训练重叠——那次他剪断的是模拟炸弹的蓝线,而今天要面对的是活生生的人质。
防火通道弥漫着焦糊味,前日爆炸案的残迹还未清理。程旭跟着排爆手老吴爬向22层中转区,升降索摩擦声让他想起奶奶纺车的嗡鸣。在转角镜瞥见自己伪装成维修工的身影时,他恍惚看见二十四岁那个瘫在网吧的自己,同样油腻的工装裤,却是完全不同的灵魂。
红外热成像显示303教室有十七个热源。程旭贴着消防栓调整窥镜角度,劫匪脖颈的蛇形纹身突然刺入眼帘——与初中毕业照上张扬的图案完全重叠。记忆如撞针击发:张海龙,那个总在物理课刻桌游卡牌的男生,曾在程旭奥数夺冠时撕碎他的草稿纸。
谈判专家第七次失败。耳麦里的通报伴随玻璃爆裂声,程旭看见个人质被推出窗外。下坠的身影在玻璃幕墙上折射出十七道残影,像霰弹枪打出的霰弹。他突然扯掉耳麦转向老吴:给我两分钟。
防毒面具摘下的瞬间,张海龙瞳孔剧烈收缩。程旭举起满是机油的双手,余光瞥见讲台上颤抖的熟悉面孔——班主任周老师正用身体护着学生,她左耳的助听器闪着微光,那是当年程旭用竞赛奖金买的。
还记得科技馆的天文台吗程旭向前半步,作战靴踩碎地板上某块电子表。初三逃课看猎户座流星雨的雨夜,正是张海龙给他望的风。此刻窗外朝阳正在玻璃幕墙折射出七彩光斑,像极了当年望远镜里的星云。
当张海龙的枪口出现0.5度偏移时,程旭用上了狙击手观察风速的眨眼节奏。三次呼吸间,他看清了劫匪腰间雷管的结构——红蓝线缠绕方式与初中物理课短路实验如出一辙。周老师助听器的反馈啸叫突然响起,这是他们当年发明的摩尔斯电码干扰术。
你永远是被施舍的那个!张海龙的咆哮震落天花板石膏屑。程旭在飞溅的粉尘中窥见转机:对方持枪的右手小指缺失,这是当年被车床轧断的旧伤。他忽然举起左手,露出腕间奶奶织的毛线圈——六岁时张海龙被蛇咬,正是程旭用这种毛线给他止血。
玻璃幕墙的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