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七回
文茵作后,也吟了一首:
桥楼阁上曲回廊,桥下波澜画舫航。
北岸异花琦草绿,南山白塔映辉煌。
周芳见她们吟诗,亦来了诗兴,吟咏道:
桥上莲花角翼飞,匠师底下有玄机。
夜深皓月东方上,十六嫦娥共映辉。
哈哈!好,好一个‘十六嫦娥共映辉’。有个老人笑容可掬地说。
众人视之,见他气宇不凡,风范不俗,年纪不少,精神不减。周芳忙说:小女子献丑了,请老先生指教!
你们几位很是不错,虽不说诗品高雅,好在通俗易懂、真切清新。我不喜欢过于咬文嚼字、过多形容隐喻,更不喜欢让人听不懂的奥句僻词。老头我也来凑个热闹,作一首七言古风。
他话音刚落,见旁边有人七手八脚地拿出笔墨纸砚,同时铺开画桌,研墨递笔。
宝钗她们看出他一定来头不小,人人静观其书。见他也写诗:
七旬四次下扬州,三十年前此地游。
建造莲花桥一座,天工巧夺五亭楼。
宝钗眼明心亮,见此诗,观其字,心中已经明白八九了。她看其诗尚未写完,有意留着让人和补,就道:老先生请了,请恕我冒昧打扰,今借用您的纸笔,民妇想作一首
可以可以!老人高兴地递给镶金嵌玉套蜡的狼毫笔。
宝钗接过笔,掂了掂,看了看后,想:旁人哪有如此镶金嵌玉套蜡的笔呢,再从其字也可以看出,这老人就是当今皇上了,于是说:谢谢!非常感谢借我御笔。说后她写一首:
朝霞旭日照神州,幸遇君皇此地游。
御造莲花桥壮丽,皇恩浩荡满亭楼。
老人看了忙说:夫人差矣!哪来的皇上第二句应改为‘幸遇夫人到此游’。
老先生差矣!老身平民女子,哪来的夫人况且莲花桥是当今皇上赐予的,见桥如见皇上,所以说‘幸遇君皇’了。宝钗说。
说得好,说得有理。我以为你说这里有皇上亲临。老人说。
宝钗一听,就更加明白了,这不是此地无银三百两吗于是说:多么想见一见当今皇上,多想目睹龙颜,可是没有这个福气。但愿就在我的眼前!
看你们不是普通民女,定是名门望族或达官人家。老头道。
何以见得宝钗问。
你们人人天生丽质,如同玉女天仙,就说皇宫佳丽三千,也不过如此。况且众位文才横溢,是常人所不及。因而说定是夫人、小姐了。
宝钗听后,进而猜定他是谁了,接着有意试探道:谢谢夸奖!我们能与皇宫佳丽媲美吗
能能能!有过之无不及。老头说。
您说的是真的吗总不是嘲讽吧!宝钗说。
真的真的,真的是宫女不及你们。哪里是嘲讽。老头说。
宝钗断定,这位老人便是当今皇上,就俯伏下跪。其他的人看她跪下,也莫名其妙地跟着下跪,说:怎么啦!这位是谁难道是……
难道是皇上黄岚问。
宝钗叩首呼道:皇上洪福齐天,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平身!老人说了句平身,大家明白老人就是皇上了。犹演兵场喊卧倒一样,霎时众人一齐下跪伏地叩首,口呼万岁!
皇上再次说了句平身后,问:你们是哪里人氏听口音好像是京城人氏
皇上龙眼精睛,民妇正是京城人氏。宝钗回答。
是特地到此游览,还是访亲路过皇上问。
回皇上的话,我们都是亲戚,有来做客的,有暂居苏州、扬州的,有已经定居这里了的,今天是特来游览的。宝钗叩首道。
噢!家在京城何处皇上亲切地问。
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