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六十四回


    还引起她疑惑的是,在他书房中发现一首情诗,本来也是平常之事,而未多加注意和疑虑,现在想想,诗中就有雪莲两字眼,记得这样写着:

    春光媚艳意绵绵,有幸今生遇雪莲。

    白鹭洲边佳丽美,秦淮河畔降婵娟。

    史英当时以为诗里把自己称作佳丽、比作婵娟,没有在意,现在越想越不对劲,看来是另有所指。诗中提到雪莲这个名字,不大可能是偶然巧合,字里行间明确不过了:没准儿这个雪莲是他在南京秦淮河、白鹭洲认识的。她就醋意浓浓地回到高邮,仍与往常一样,未作任何表露,暗暗地密切注意他的动向。

    几天后的中午,贾桂趁史英休息,就大大方方地走出县衙,似在散步,往大街走去。史英偷偷地紧跟其后。他正准备转进弄堂时,偶然发现了她,便装作没看到似的,仍朝前徒步。史英知道已经露馅,就放弃了跟踪。当她回到县衙时,发现贾桂已在衙门正襟危坐了。

    贾桂发现她在盯梢后,引起了警觉,就装作若无其事的样子,泰然自若地忙着公务,处处时时小心谨慎,未露半点破绽,也可以说收敛许多。他更注意对史英的态度,像以前一样热情相待,夜夜寻欢求爱,意欲消除她的疑心。

    可是史英凭着女人特有的直觉,也采取以静对静、以静观动的对策,佯装不知,其实时刻留心着。一天,她走到贾桂的书房,着意翻翻书,想从中找点蛛丝马迹,果然在一本书中夹着一纸诗稿,打开一看,字迹出于女人之笔;虽然字写得并不十分漂亮,但也工整,属中等水准。不评其字写得好差,看其内容要紧。见是情诗一首:

    桃红柳绿艳阳天,绣枕犹搂独自眠,

    鼓打三更难合眼,鸡啼二唱锦衾寒。

    窗前月下花墙影,屋内倚门望眼穿。

    秉烛牵肠心挂切,情丝万缕意缠绵。

    诗里没有落款,虽不知作者的姓名、地址和时间,但史英明白此人定是雪莲了,就小心翼翼地把诗稿放回原处,当作没有看到,以麻痹对方。贾桂也是一样,处处留意。双方早已进入捉迷藏的斗智状态。

    为了弄清雪莲的庐山真面目,史英仍保持沉默。可是贾桂却佯动实静、以攻为守。史英沉不住气而不得不动。他几次三番地佯装有意避开史英,溜到街上,以引她来跟踪。史英不知是计就尾随其后,屡屡落入了圈套,跟了好一阵子,结果发现他与几个友人在喝酒聊天。可以说,史英的举动都在他掌握之中。史英难斗贾桂,搞得她束手无策。没有办法,她只好暂时放弃窥探,想到扬州告诉宝太太情况。

    她向贾桂提出:我今天到扬州去,好长时间未见到宝太太了,去看看宝太太和雁夫人,也想去看看花蓉、李黛及孩子。

    好啊!应该的,应该去看看,请代我向母亲和她们问好。贾桂欣然地说。

    我会的,还有什么吩咐吗史英问。

    何时回来我盼望你去去就回。贾桂说。

    没有特殊事情的话,大约十多天吧。史英特意把时间说长一点。

    要按时回来,免得我忆念!贾桂口这么说,其实心中暗自高兴,想:或许史英已经消除疑心了,她一走,可以无拘无束地与雪莲相会了。

    史英一到扬州,就如实地向宝钗禀告了贾桂与雪莲的情况,也说了自己怎样地跟踪,还把几首诗的文句复述了一遍,说:很明显,从字里行间看出,这女人是从南京来到高邮的。

    宝钗听后,虽然明白了她送巧姐礼的用意,但还不清楚她的身世,于是劝道:你也不必再跟踪追击了,搞不好会酿成人言缪传,给他的仕途带来不利。男人三妻四妾的很多,就是他要纳她为小妾,你也没办法的事,大度点吧。

    他不应该瞒我、骗我,与我捉迷藏,有意欺侮我!史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红楼再梦简介 >红楼再梦目录 > 第六十四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