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七十回
么只要我能够做到的,尽管交代好了。宝钗说。

    现在也说不准,可能要你帮忙的事多着呢。我没有去过京城,不仅仅是人生地不熟、举目无亲人,更重要的是京都的规矩都不懂,这方面先要请教了杨氏说。

    其实没有多大的区别,可以说大体相似。只不过人来客往上讲话注意些,宁可多说千句别人好,不说半声人家坏,更不能说皇上和内宫的事情。宝钗说。

    谢谢!记住了,我们女人应注意哪些杨氏问。

    我也不懂,听说最好不要管官场的事,尤其是朝廷中的事,有人问你,你说不知道就好了。宝钗说完赠诗一首:

    朝中事体勿多知,莫使老爷酒饭迟。

    礼物礼金收不得,人来客去费心思。

    杨夫人把上述四句话记在本子上,以便提醒自己。她接着说:我还有两件心事:其一是蓉儿的事,她餐餐食素,性格变得越来越怪癖,沉默寡言、笑脸全无,使人担心!我想把她带到京城去,她坚持不去。我为她发愁,为她担心!我走了后,不知如何是好

    这是没法子的事,只好听天由命吧!请你放心,我会关心她的。不过要她回心转意看来是难上加难了。她出家的念头越来越明显,只有让她走这条路,将来修成真果也不一定。宝钗道。

    第二件就是桂儿与黛儿的事。他俩感情比较冷淡:他很少回家,黛儿也很少去高邮。现在孩子越来越可爱,我舍不得离开他们孩子,为此使我牵肠挂肚。杨氏夫人说。

    这可能是他公事繁忙和路途不便的缘故。以后请李亲家想法给他调到扬州来,这样他俩天天在一起,想必渐渐会好起来的。宝钗说。

    我也这样想,我估计老爷子调京后,有可能由桂儿接替,也许下个月就有正式公文下来。杨夫人道。

    但愿如此。不瞒你说,原来史姑娘也有点原因,现在史姑娘和薛姑娘已半年不去了,若调到府里后,想必夫妻俩会慢慢融洽起来的。宝钗说。

    说到贾桂,当他知道李瑞上调京城后,不知有多高兴,估计接替扬州知府非他莫属了。因为他比各县知县都年轻,能力也在他们之上,加上岳父已是内阁官员,兄长是江苏巡抚,皇上亲赐母亲玉佩,还有几年高邮政绩不俗,皇上在扬州时曾提到他,给予褒奖,因此他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于是他喜不自禁地再作飞黄腾达诗:

    五年整整在高邮,有望升迁上府州。

    太守三秋为省抚,九卿六部受封侯。

    贾桂十分看重名誉地位,把升官作为自己终生的追逐目标:为了升官,什么事都可以做,什么事都可以丢,什么人都可以求,什么人都可以负。因此,他把雪莲东西被盗之事抛到了九霄云外,史英、雪莲不在身边的烦恼也烟消云散了。他想:只要升迁高官,何愁不来荣华,何愁没有美女!于是他兴味盎然地走到李府,一是想探听自己提拔高升的消息,二来向老丈人表示祝贺,同时也与李黛欢乐一宵,以解英、莲不在之饥渴。

    他一走进,见母亲正与岳母在说话,就上前向两位母亲请安问好。宝钗、杨氏见到儿子、女婿自然高兴。杨夫人首先说:我俩正说到了你呐!

    说我什么有什么教诲贾桂问。

    说你在高邮多年了,我叫李亲家想法把你调任到扬州来!一则官职上升,二则离家里近,便于照顾老婆孩子,生活也方便些。宝钗说。

    母亲这席话,正中他下怀。他眉飞色舞地说:谢谢两位母亲对孩儿的关怀,永远不忘您俩的大恩大德。因公务繁忙,近几年很少顾到李黛和孩子,全赖你们操劳,心感愧疚!

    杨氏听了非常愉心,哈哈大笑道:以前也不能全怪于你,因为做官的人皇命在身,公务第一。做女人就要义不容辞地侍候老爷。往后希望你多多照顾妻子孩子,尤其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红楼再梦简介 >红楼再梦目录 > 第七十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