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五回
第七十五回
贾秋华重择如意郎
贾巡抚履新左侍郎
世事变化莫测,爱情奥妙无穷。一个是昨日黄土陇头埋白骨,一个是今宵红绡帐底卧鸳鸯。符贤身亡不久,秋华病刚痊愈,就遇见承龙了。
秋华于正月十三离开无锡,今天是六月十三,刚好相隔五个月,去时命在旦夕,回来青春焕发。她婷婷娜娜地回到故地,走进熟识的院落,心中激动非常,感慨万千。
她和承龙一见如故,谈今论古,话语投机。蒋承龙案头上放着多本书籍,秋华无话找话,随手捡了本《资治通鉴》便扯开了。她不愧为博古通今的巡抚千金,翻着书说:这是一部好书,既是内容广博的史料汇集,又是内涵丰富的治世指南,是一部难得的宝典!
高见高见!小姐对此书颇有见解!想必已读过多遍承龙欣然地说。
只是初粗地看过,没有专门研读。不像你们从政当官的,是必读的书本了。秋华说。
小姐过谦!小姐博学多才,想必对此书了解深透。它凝聚了多少先古贤哲的卓越智慧、毕生精力,才成就了这部巨著。承龙说。
说得甚是!是十几代,乃至几十代志士仁人,倾注无数心血著成的。司马光收集了从战国时代起的一千三百多年的经典史作。秋华说。
它集政治、军事、经济、文化和史实为一体,具有很强的可读性和研学性,是经验,是教训,是哲言,是警语,是勇者的探索,是智者的感悟。承龙道。
它详略地记载叙说了那个时期,朝代兴衰、君王成败的典型事例及因果联系,对治国安邦很有参考和借鉴意义。秋华说。
中华历史悠久,几千年之东方古国,文化传承源远流长,各业鼎新追波逐浪,文可以承载古今。承龙有感而发。
华夏疆域广袤,上万里的中原沃野,风俗演绎流光溢彩,诸行献技巧夺天工,艺能够融会星辰。秋华随口对应。
孔孟以来,有多少文人学子,锲而不舍,上下求索,共同造就了中华璀璨文化。承龙仍高谈阔论。
不过,虽然是文明国度,仍充斥着世俗偏见、愚昧无知,甚至是腐朽糟粕的东西。秋华则转了话锋。
我也有同感!当今朝野确实存在以大国自居、坐井观天、夜郎自大的情形,看不到外部世界的精彩,看不到自身潜在的危机,缺乏与时俱进、改弦更张的勇气和能力!承龙顾不上官场讳忌道。
不说别的,在男女这点上就太无公允了!为何女子不能科举、不可从政看不到女人的智慧,扼杀了女人的才能。秋华愤愤不平地说。
不愧为千金玉体,自叹须眉之所不及!你真是位有学识、有才艺、有主张、有远虑的奇女子!承龙称赏道。
过奖过奖!只是平凡的小女子,有何能耐与男子汉相媲美谢谢赏识!小女我只是天真的幻想而已,在现实面前,在当今时势下,哪有施展之机!终究是被人摆布、任人宰割的羔羊罢了!秋华感叹道。
难得难得!真是女中才俊。小姐学问深厚,相貌出众,品性贤淑,志存高远,只可叹怀才不遇、世道无公,晚生十分理解和钦慕!承龙诚然地说。
难求难求!自古知音难求。总算又遇到能看懂我的知己了!太爷如此理解、赏识我,使我欣喜万分!刚才如出言不逊,请多包涵。秋华谦然地说。
哪里哪里!请小姐不要叫我太爷、老爷的,就叫承龙好了。与小姐交谈甚是开心,只希望多些这样的机会。承龙由衷地说。
两人的谈话,听起来东拉西扯、漫无边际,却不难看出他俩志趣相仿、学识相当、言谈合拍。这真是高山流水遇知音,相逢何必曾相识。虽然他俩初次相遇,但十分投缘、胜似故交,谈得非常融洽,说着说着,不觉已是夕阳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