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一章
四娘白天带领着两岸人民辛勤劳作,不辞辛劳,晚上则提着双灯在陂上巡视,仔细检查工程进展与安全情况。大家齐心协力,工程克服了重重困难。经过三年的不懈努力,木兰陂工程终于完工。

    在工程竣工之际,钱四娘设酒宴庆祝,与众人一同分享这份来之不易的喜悦。天有不测风云,就在这个时候,突如其来的山洪暴发,汹涌的洪水如猛兽般将新修的陂坝冲毁。新修陂坝被洪水无情摧毁,钱四娘痛心疾首,无法承受这样沉重的打击,最终选择投水自尽,结束了自己年仅十九岁的生命。

    钱四娘跳水离世后,她的故事并未就此画上句号。她的遗体漂流到陂下,散发出迷人的香气,数里之外都能闻到,这就是人们所说的死后香闻数里。当地民众被钱四娘的德行深深感动,他们怀着崇敬与悲痛之情,将她的遗体安葬在山上,并建起了一座庙宇,名为香山宫,以纪念这位年轻的水利英雄。

    水利工程并未因这场悲剧而止步。钱四娘投水自尽后,木兰陂的建设并没有因此停止。林从世、李宏、冯智日等有识之士纷纷站了出来,他们无私捐资、出力,继续推进木兰陂的修筑工作。经过不懈的努力,木兰陂终于建成。

    木兰陂建成后,对莆田地区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它有效阻挡海水侵袭,分流溪海之水,具备排、蓄、引、挡、灌五大功能,原本盐碱遍地的南北洋平原,自此化作闽中粮仓,极大地改善了当地的农业生产条件,造福了一方百姓。

    此后,历代官员、文学家、史学家皆被钱四娘事迹所打动,以散文、诗歌、、戏剧等多种文学形式赞颂钱四娘这位筑陂功臣的英勇奉献。这些作品详细记录其事迹,深切表达了人们对她的深深敬仰与怀念之情,让钱四娘的故事得以代代相传。

    钱四娘的故事在千年传承中逐渐演变为一个重要的文化符号。古代统治者以农为本,钱四娘作为木兰陂的首创者,自然成为兴德化民的典范。她的精神与贡献被莆田人民铭记于心,成为农耕时代莆田人民世代敬仰的先驱与精神偶像。其事迹与民间传说在莆田地区迅速传播,对当地人文文化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钱四娘的形象开始在民间中逐渐神化是在南宋时期,她不仅被视为英雄,更被赋予神圣地位。她先后被赐予协应庙额、惠烈夫人封号,后又有惠烈协顺圣妃尊称,人们常亲切称她为钱妃。在古代,但凡有陂、渠、塘等水利设施之处,人们皆相信有神灵掌管水利事务。在莆田地区,钱妃被尊为护佑木兰溪两岸农业的水神,受到木兰溪流域民众的崇敬与祭祀,人们通过祭祀表达对她的感恩与敬仰。

    随着时间的推移,钱四娘的职能与神阶不断提升,从最初的守陂保护神,逐渐演变为农业水神,甚至被尊称为圣母。她不仅守护水资源,还成为百姓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健康平安的多能神明。其形象与影响力在莆田地区深入人心,成为当地民间信仰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深深融入到人们的生活与精神世界之中。

    木兰陂的巨石至今仍在潮汐中屹立不倒,见证着岁月的沧桑变迁,钱四娘的香火仍在庙宇间缭绕不息,寄托着人们的思念与崇敬。钱四娘虽未亲见工程告竣,但其精神已如溪畔赤松扎根沃土,深深影响着后世之人。

    这位用生命践行人定胜天理念的少女,最终超越了历史真实与文学虚构的界限。当我们解读那些亦真亦幻的传说时,或许更应领悟:真正的文化遗产,从来不只是冰冷的石材,而是流淌在民族血脉中的开拓精神。

    温琬的生存困境与自我救赎

    温琬降生于一个普通的家庭,她字仲圭,原姓郝,小名室奴。父亲郝逵以经商为业,常年奔波各地,努力维持家庭生计。致和年间,郝逵不幸患上风痹之症,病痛折磨了他整整一年,最终还是没能战胜病魔,与世长辞。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历史的边角料:北宋小人物志七简介 >历史的边角料:北宋小人物志七目录 > 第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