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由于家中没有儿子,随着顶梁柱的倒下,家境迅速陷入赤贫。那时,温琬刚刚出生不久,母亲无奈之下,将襁褓中的她托付给温婉姨妈抚养,自己则孤身寓居旅馆,后来竟迫于生计沦为娼妓。
温琬自幼性格温柔,内心娴静,与同龄人不同,她不喜欢嬉戏玩耍。六岁时,便展现出非凡的聪慧,对诗书极为痴迷,常常通宵达旦地学习,不知疲倦。姨妈对她要求严格,悉心教导她丝织技艺,温琬欣然接受,学习态度十分积极。她每天能背诵千字文章,并且能够深刻理解其中的含义,展现出远超年龄的领悟能力。
温琬还喜爱写字,她的字迹没有一般女性的柔弱,反而笔力刚劲,格调颇高。她曾女扮男装,与同学们一同生活学习多年,竟无人察觉她是女儿身。邻居们看到她穿着男装的模样,纷纷议论:郝家有个儿子了。姨妈也常说:这女孩聪明且识大体,若精心培养,日后必能通晓世事。姨妈深知要用心栽培温琬,以免她走上歧途。
随着年龄增长,温琬逐渐将精力转移到家庭事务上。不过,她对诗书的热爱丝毫未减,无论白天黑夜,都会默默背诵诗书,从未间断。她性格和顺,尊敬长辈,家族中的亲人都十分喜爱她,姨妈更是对她宠爱有加,视如己出。
十四岁时,温琬到了议婚的年纪,媒人纷纷上门提亲。经过挑选,最终选定了张家之子为未婚夫,双方很快完成了问名、纳采等礼仪,婚事进展顺利。然而,变故突如其来,温琬的母亲突然要求她离开姨妈,姨妈坚决不同意,双方争执不下对簿公堂。最终,官府裁决温琬归母亲,她只好含泪拜别姨妈,跟随母亲回到老家,婚事也因此搁置。
在那个动荡不安的时代,温琬渐渐明白母亲想让她为妓的打算。她心中暗自感慨:我自幼读书,略懂些人生道理,这都多亏了姨妈的教导。本以为能寻得良人,安稳度日,可命运却如此捉弄人。想到这里,她不禁泪如雨下,情绪难以自控。
温琬最终还是和母亲生活在了一起,身处花柳之地,她看到许多妓女穿着华丽,浓妆艳抹,行为轻浮。她们整日在门前等待顾客,一旦有人靠近,便亲昵依偎,说着下流话语,相互炫耀。温琬心中长叹:若我不能自我约束,陷入这种生活,很快就会和她们一样。她为自己的处境感到悲哀,渴望逃离这堕落的环境。
温琬常常沉思,感慨道:人之所以与禽兽不同,就在于懂得礼义,知晓自己的根源和生命的先后顺序。万物本于天,人本于祖。父母的恩情深重,这是毋庸置疑的。
温琬的母亲失去生活支柱后,日子愈发艰难,还欠下巨额债务。温琬深知,若不设法维持生计,她们很快就会陷入贫困,甚至可能死在荒野。作为女子,她不断思考如何偿还债务,如何让母亲和自己摆脱困境,过上安稳生活。她满心无奈与自责:我只是个女子,既无法成就事业,也不能在良家侍奉公婆养活亲人。我顾及名声,却让老母可能饿死,我就算自杀也算不上勇敢,有何脸面见祖先她多次暗自落泪,内心痛苦挣扎,却始终难以抉择。
不久,有人向她母亲说情,希望温琬改变想法。温琬知道此事难以避免,怀着沉重的心情,最终沦为私妓。尽管如此,她仍整天沉浸在书籍的世界里,杨雄的《法言》、萧统的《文选》以及其他史书上的著名文章,她都能背诵。
温琬回忆童年,读书时常常忘却酷暑,汗水流到脚跟也不在意。夜晚,她穿着单薄衣服,沉浸在书海,一定要读到深夜。温琬只是稍作休息,第二天又照常学习生活。即使生活艰难,温琬依然坚持自己的原则和尊严。有人前来开导她,试图改变她的生活道路,她回答:我性格愚钝,向来不喜欢其他技艺。委婉谢绝后,请求对方离开。
温琬还擅长写字,每天都有人请她写蜡笺,她仔细观察后,便能一挥而就,仿佛有神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