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一章
然发现父亲鬓角的白发又多了些。妈妈端着水果从厨房出来,笑着说:你爸现在可积极了,每天早上五点就去公园散步,就为了在排行榜上超过老邻居老李。

    临走前,我偷偷在父母房间装了智能摄像头。当高铁缓缓启动,手机弹出实时画面——爸爸正踮着脚往阳台上挂腊肉,妈妈在一旁念叨小心别摔着,画面有些晃动,却让我眼眶发热。

    时光信箱直播当天,直播间布置成复古邮局的模样。苏糖抱着木吉他,轻声哼唱《从前慢》,张昊戴着圆框眼镜,扮演老邮差念开场白。第一封信来自一个高三学生:给十八岁的自己,此刻你正埋头刷题,别害怕,未来的你考上了理想大学,也终于敢向喜欢的女生表白……

    突然,后台工作人员神色慌张地递来一张纸条。原来有位听众临时修改信件内容,要求现场连线病重的奶奶。导演示意导播切入通话,颤抖的女声传来:奶奶,您还记得我小时候,您总在夏夜给我扇扇子讲故事吗您一定要好起来,等我高考结束,带您去看大海……

    直播间陷入寂静,只有隐约的抽泣声。林夏迅速调整状态,轻声说:孩子,奶奶一定能听到。我们一起为她加油,好吗弹幕里满是加油的刷屏,苏糖即兴弹起舒缓的钢琴曲,我注意到张昊悄悄摘下眼镜擦拭。

    这场直播持续了近三个小时,结束时,窗外已泛起鱼肚白。我们瘫在沙发上,手机却不断收到私信。有人说听完节目,连夜给父母打了电话;有人分享和老朋友重归于好的故事;还有人寄来手写感谢信,信纸边缘晕染着水渍。

    正当我们沉浸在感动中时,公司高层突然召集紧急会议。市场部总监满脸兴奋地展示数据:‘时光信箱’全网播放量突破五千万!现在有影视公司想改编成微电影,还有文旅局联系我们,希望合作做城市声音档案项目。

    新的机遇带来新的挑战。城市声音档案项目要求我们走遍城市角落,收录最具烟火气的声音:清晨菜市场的吆喝、老茶馆的评书、深夜便利店的开门提示音。我和苏糖负责走访社区,在老城区的巷子里,我们遇到了摆摊三十年的馄饨摊主王叔。

    小伙子,来碗馄饨王叔掀开热气腾腾的锅盖,铁勺碰撞碗沿的叮当声格外清脆,我这汤底用牛骨熬了八个小时,街坊邻居吃了都说好。苏糖架起录音设备,我和王叔闲聊起来,得知他儿子在国外工作,这些年他坚持摆摊,只为守住老顾客的念想。

    录制结束时,王叔突然说:丫头,能帮我录句话吗就说……儿子,什么时候回家吃顿馄饨我们当场帮他录制了语音明信片。离开时,夕阳把王叔的身影拉得很长,馄饨摊的灯光在暮色中格外温暖。

    项目进行到一半,团队内部却出现了分歧。张昊坚持用最真实的原声,拒绝任何后期修饰;而年轻的后期制作小李认为应该加入电子音效,让声音更有网感。两人在会议室争得面红耳赤,林夏不得不出面调解。

    其实我们可以做个实验。我提议,同一组声音素材,分别用两种方式处理,让听众投票选择。最终,原汁原味的版本以微弱优势胜出。张昊拍着我的肩膀:小鹿,你这丫头鬼点子越来越多了。

    项目上线那天,我们举办了线下声音展。展厅里,老式留声机循环播放着收集来的声音,观众可以戴上耳机,走进某个清晨的菜市场,或是坐在深夜的公交车上。有位白发老人在老茶馆的音频前驻足良久,红着眼眶说:这吆喝声,和我年轻时听到的一模一样……

    庆功宴上,大家喝得微醺。苏糖抱着吉他唱起《夜空中最亮的星》,林夏和陈默偷偷牵手,张昊举着酒杯感慨:干我们这行,有时候一句话、一个声音,真的能改变些什么。

    散场后,我独自走在江边。手机突然弹出父母的视频通话请求。画面里,爸爸举着智能手环炫耀:今天我走了两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24个小时简介 >24个小时目录 > 第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