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万步,超过老李头啦!妈妈在一旁笑骂:就知道和人攀比。我看着他们的笑脸,突然想起最初那个24小时直播的夜晚。原来,声音真的有治愈人心的力量,而我何其有幸,能成为这份温暖的传递者。
夜风轻拂,江面上倒映着万家灯火。我知道,在这座城市的某个角落,一定还有人戴着耳机,听着我们收集的声音,感受着未曾谋面的共鸣。而这,或许就是属于我们的、永不停歇的24个小时。
城市声音档案项目的成功,让声动传媒在行业内声名鹊起。接踵而至的邀约里,最特别的一封来自西北小镇的公益组织。他们希望我们能为留守老人和儿童制作声音信箱,用声音搭建起分隔千里的亲情桥梁。
这次可能条件会很艰苦,林夏在团队会议上展示着当地的资料,没有专业录音棚,甚至可能经常断电。张昊却把保温杯重重一放:正好让小李练练野外收音的本事!苏糖已经开始收拾吉他,眼神亮晶晶的:我要教那边的孩子唱歌!
出发那天,我特意回了趟家。妈妈往我的行李箱塞满了腊肉和咸菜,爸爸默默把新充好电的智能手环塞进我包里:每天记得打开定位,让我们知道你到哪儿了。坐在摇晃的绿皮火车上,看着窗外飞驰而过的田野,手机突然收到陌生号码的短信:小鹿主播,我是馄饨摊王叔的儿子。看到你们录的视频,我下个月就回家......
抵达小镇时,黄土飞扬的操场上,二十几个孩子正踮着脚张望。苏糖立刻被围住,孩子们好奇地摸着她的吉他;张昊已经架起防风罩,捕捉风吹过老槐树的沙沙声;我跟着社工走访老人,在土坯房里,一位老奶奶颤巍巍地递来录音笔:帮我录句话给我孙子,就说奶奶包了他最爱吃的韭菜饺子......
第五天深夜,我们在村小学的教室里搭建临时直播间。小李捣鼓着发电机,突然啊地一声跳起来:不好!设备被老鼠咬坏了!眼看直播时间将近,整个团队陷入慌乱。这时,张昊突然想起路过镇上时,看到一家家电维修铺。他和陈默二话不说,摸黑骑着三轮车赶了过去。
等待的时间格外漫长。我抱着吉他陪孩子们唱歌,月光透过破旧的窗棂洒进来,苏糖轻声哼着《虫儿飞》,孩子们清澈的童声渐渐响起。当张昊他们带着修好的设备狂奔回来时,额头上的汗水滴在设备箱上,却笑得比谁都灿烂。
直播开始,没有华丽的布景,只有一盏摇晃的灯泡。但当孩子们对着麦克风喊出爸爸妈妈我想你,当老人们用方言诉说牵挂,弹幕里的留言瞬间淹没了屏幕。有位网友留言:看到那个对着麦克风抹眼泪的老奶奶,我突然想起自己的外婆......
这次经历彻底改变了团队。回来后,我们自发成立了声音公益小组,定期前往偏远地区录制声音故事。公司也开辟了专门的公益频道,让更多人听到那些被时光掩埋的声音。
两年后的同学聚会上,有人问我:你现在还做主播吗听说这行竞争很激烈。我打开手机,播放了一段录音:此起彼伏的羊咩声中,传来牧羊少年清亮的歌声。这是我们上个月在青海录的,我说,这个少年从来没听过外面的歌,却能把《夜空中最亮的星》唱得让所有人掉眼泪。
那天回家,发现父母房间的摄像头旁多了个相框,里面是我们全家在海边的合照。爸爸在家庭群里发了段语音:闺女,你妈今天学会用语音转文字了!语音里夹杂着妈妈的嗔怪:就你会显摆!我笑着听了一遍又一遍,突然意识到,原来声音的力量不仅能跨越距离,更能让岁月变得温柔。
声动传媒的周年庆晚会上,公司宣布将启动全球声音地图计划。大屏幕上,世界各地的声音标记不断闪烁:北极冰川的裂响、亚马逊雨林的鸟鸣、巴黎街头的手风琴声......轮到我们团队发言时,林夏突然把话筒递给了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