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先从基础做起,熟悉房源,学习流程。能走多远,看你自己了。
走出盛世房产的大门,午后的阳光不再那么刺眼,反而有了一丝暖意。我长舒了一口气,才发现手心已经攥出了汗。我给李静发了信息:面试过了。
李静很快回复:……加油。省略号里,包含了多少复杂的情绪,我能体会。
下周一,我就要换上工装,成为一名房产经纪人陈明。站在这个命运的拐点,我不知道前方等待我的是什么。是梦寐以求的房源信息还是一个更加残酷、更让人身心俱疲的战场
我回头望了一眼那家门店,玻璃门上贴着醒目的红色招聘广告,里面人影晃动,电话声不绝于耳。墙上那张巨大的业绩龙虎榜,用加粗的黑字标示着每个人的名字和数字,像一张无声的战书。
这条为了房子而踏上的、看似荒诞的捷径,会将我带向何方我真的能在这里找到我想要的东西吗还是会迷失在另一个更深的旋涡里一种前所未有的不安,紧紧攫住了我的心。
2
数据为矛,破冰之役
盛世房产中山路分店,像一个永不散场的拥挤市集,或者更确切地说,像一个高分贝的战争前线指挥所。空气中弥漫着一股复杂的气味——廉价香水的甜腻、外卖盒饭的油耗气、没散尽的烟味,以及一种难以名状的、混合着焦虑与亢奋的荷尔蒙气息。与我过去十年习惯了的那种近乎修道院般的静谧、人人沉浸在屏幕微光和键盘敲击乐中的环境相比,这里的一切都显得粗粝、直接,甚至带着某种原始的侵略性。
电话铃声此起彼伏,像永不停歇的空袭警报。穿着白衬衫(大多已不再洁白)的年轻人们,扯着嗓子对着听筒或吼或哄,术语和俚语齐飞:哥,这套绝对是笋盘中的战斗机!姐,错过这村没这店了,房东心态好得很!喂喂又挂了!靠!每一个毛孔都似乎喷张着对开单二字的极度渴望。
我被塞进一个角落的工位,电脑屏幕上跳动着密密麻麻的房源信息,比我过去处理的任何数据库都要杂乱无章,却缺乏最核心的逻辑关联。旁边的小李,一个染着奶奶灰、比我儿子大不了几岁的年轻人,正用一种近乎催眠的语调对电话那头说:王阿姨,您放心,咱们看房车接车送,保证不耽误您买菜时间……
最初的日子,远比我想象的更具沉浸式的磨砺。所谓的熟悉楼盘,更像是小学生背课文,死记硬背几十个小区的名字、主力户型、建造年代、所谓的卖点和硬伤,信息庞杂琐碎,却鲜有深度。而所谓的话术培训,则让我深刻体会到什么叫语言的艺术——或者说,语言的魔术,把一套平平无奇的房子吹得天花乱坠,把显而易见的缺点说成独特的个性。
最让我备受煎熬的,是Cold
Call。拿着那份不知几易其手、早已被榨干价值的电话名单,一遍遍拨打陌生号码,重复着那套标准开场白,感觉自己像个街头骗子。大多数时候,回应我的是忙音、斥责,或者一句冷冰冰的不需要。那迅速的咔哒挂断声,每一次都像一记无声的耳光,扇在我那点可怜的自尊上。我甚至能感到自己的声音在不受控制地发紧、变调。这和我过去用数据建模、用
PPT
汇报、用逻辑说服管理层的状态,简直是云泥之别。感觉就像拿着一把精密的解剖刀,却被要求去砍柴。
大龄新人的身份,像一件无形的湿棉袄,沉重地裹在身上。我能感觉到那些年轻同事们投来的好奇、同情,甚至带着一丝轻视的目光。他们精力无限,一天跑七八个盘不在话下,回来还能嬉皮笑脸地打电话;而我,跑上三个客户点,就觉得两条腿像灌了铅。他们和客户称兄道弟、和阿姨拉家常的本事,我学不来,那需要一种骨子里的自来熟和放下身段的圆滑,而我,习惯了用距离感保持专业性。